[實用新型]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及SMA多排引線框架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20362077.5 | 申請日: | 2011-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310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葉文利;楊宇;曹杰;姚亮;楊亞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銅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495 | 分類號: | H01L23/495 |
| 代理公司: | 銅陵市天成專利事務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sma 集成電路 切成 產(chǎn)品 引線 框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引線框架,尤其是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及SMA多排引線框架結構。
背景技術
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廣泛使用于電子領導領域,單個的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一般包括引腳、芯片和塑封體。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是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的一種,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是表面貼裝類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的英文簡單稱。目前,在市場上使用的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的引腳由兩條邊框焊接組成,形成的引線框架為單排引線框架,而且是由兩條邊框焊接組成,由于焊接時易出現(xiàn)偏離,使得焊接組成的引線框架在精度上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降低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其次SMA系列是一種小產(chǎn)品封裝的引線框架,單排的引線框架封裝的產(chǎn)量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嚴重制約了產(chǎn)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SMA引線框架的引腳為兩條邊框焊接組成,使得產(chǎn)品合格率低,制約產(chǎn)能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它包括引腳、位于引腳上的芯片和封裝引腳和芯片的塑封體,其特征是所述的引腳由兩塊不相連的銅片端部對接構成,一側的銅片對接端向下凹出形成凹臺,芯片位于凹臺上,塑封體封裝銅片和芯片,兩銅片的伸出端構成引腳。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構成引腳的兩塊銅片無需焊接,因此大大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
一種SMA多排引線框架,它是由若干個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引腳陣列構成。由于引腳由兩塊不相連的銅片端部對接構成,這樣引線框架上的銅片即可陣列,形成引線框架,從而達到增加效率,提高產(chǎn)量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引腳不需焊接,因此大大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引線框架可以陣列,因此生產(chǎn)效率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示意圖。
圖2為SMA多排引線框架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圖3中A部分放大圖。
圖5的圖4的側視圖。
圖中,1、引腳,2、芯片,3、塑封體,4、引線框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如圖1所示,它包括引腳1、位于引腳1上的芯片2和封裝引腳和芯片的塑封體3,引腳1由兩塊不相連的銅片端部對接構成,一側的銅片對接端向下凹出形成凹臺,芯片2位于凹臺上,塑封體3封裝銅片和芯片,兩銅片的伸出端構成引腳。
一種SMA多排引線框架,如圖2、圖3所示,它是由若干個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引腳陣列構成引線框架4。圖4為圖3的A部分放大圖,圖中的1即為引腳,由于銅片因此可實現(xiàn)陣列形成引線架框,從而增大生產(chǎn)效率。
本實用新型將原SMA集成電路沖切成型產(chǎn)品上下焊接形式的引腳改為橫向,這樣在引線框架上即可橫向多排排布后,再縱向陣列為十二排,此SMA系列產(chǎn)品多排引線框架結構上共有216個產(chǎn)品,傳統(tǒng)的單排引線框架結構為24個產(chǎn)品,在SMA系列產(chǎn)品多排引線框架結構上設計為四個模盒的MGP封裝模具,共12X18X2X4=1728個產(chǎn)品,單排引線框架結構設計為十組模盒的傳統(tǒng)單缸模具,一組模盒上用四條,共24X4X10=960個產(chǎn)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銅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銅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620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