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容積可變的空氣彈簧附加氣室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61636.0 | 申請日: | 2011-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807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靜;王申旭;江洪;李仲興;張偉龍;黃定師;高明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02 | 分類號: | F16F9/02;F16F9/4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容積 可變 空氣 彈簧 附加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空氣彈簧的附加氣室,特別涉及容積可變的空氣彈簧附加氣室。
背景技術
空氣彈簧利用氣體的可壓縮性實現其彈性作用,具有緩沖、隔振的功能,空氣彈簧剛度是影響汽車舒適性的關鍵部件之一。為了使汽車空氣懸架適應車輛行駛的各種復雜工況,通過改變空氣彈簧附加氣室的容積來改變彈簧的剛度特性,附加氣室的容積對剛度特性影響顯著,附加氣室容積變大,空氣彈簧剛度變小。
專利申請號為201010549005.1、名稱是“一種容積可變的恒定內壓空氣彈簧附加氣室”,以及專利申請號為201010549434.9、名稱是“一種容積可變的空氣彈簧附加氣室”,均將附加氣室分為八個腔室,其缺陷是:改變容積結構較為復雜,密閉性也難以得到保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空氣彈簧附加氣室容積在改變過程中改變方式復雜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容積可變的空氣彈簧附加氣室。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一個兩端開口的圓筒形附加氣室腔體,其上、下端口分別密封連接上、下密封蓋板,附加氣室腔體的內腔中軸處設置一根穿過上密封蓋板且上端連接外部驅動裝置的絲杠,絲杠的下端固定連接下密封蓋板;在附加氣室腔體內的絲杠上以絲杠副套接一個活塞,活塞外壁與附加氣室腔體內壁緊密配合,將附加氣室腔體分為有效容積腔和備用容積腔;在附加氣室腔體的整個內壁上沿軸向設置一個活塞限轉槽,在活塞的邊緣處設置一個突出部分,突出部分卡于所述活塞限轉槽中;在附加氣室腔體的內壁上沿軸向間隔設三個通氣槽,每兩個通氣槽之間的間隙與活塞的厚度相等。
進一步地,三個通氣槽中的第一通氣槽靠近下密封蓋板且兩者之間的距離是a,第二通氣槽位于中間且與第一通氣槽之間的間隙是b,第三通氣槽靠近上密封蓋板且兩者之間的距離是d,在下密封蓋板上設有凸臺,凸臺的厚度是e,在活塞的中間位置設有上、下凸臺,所述上、下凸臺的厚度分別是f、g,且a=e+f+b,d=b+g。?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改變附加氣室容積的過程中,保證了空氣彈簧內壓力的穩定,避免因附加氣室容積的改變引起懸架系統高度的改變,可進一步擴大空氣彈簧剛度的變化范圍,而且無需復雜的控制裝置來完成容積改變的過程;此外,與現有的調節附加氣室容積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占空間大大減小。2、結構簡單,體積較小,生產工藝要求低,維護方便并且有效可靠的實現了附加氣室容積的可變,在車輛行駛時的不同工況下,提高車輛的行駛平順性和乘坐舒適性。3、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應用在車輛懸架系統上,對于在機械設備、軌道車輛中安裝使用的空氣彈簧均適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附加氣室腔體1和活塞2結構的旋轉剖視放大圖。
圖中:1—附加氣室腔體;2—活塞;3—三個通氣槽;4—連接管路;5—下密封蓋板;6—絲杠;7—活塞限轉槽;8—密封裝置;9—上密封蓋板;10—絲杠與驅動裝置連接處;11—有效容積腔;12—備用容積腔;13—突出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個圓筒形的附加氣室腔體1,附加氣室腔體1的兩端開口,下口密封連接下密封蓋板5,上口密封連接上密封蓋板9,保證附加氣室腔體1的密閉性。下密封蓋板5連接連接管路4的一端,使連接管路4一端與附加氣室腔體1相通,連接管路4的另一端連通空氣彈簧本體。
在附加氣室腔體1的內腔中軸處設置一根絲杠6,絲杠6的下端固定連接在下密封蓋板5上,絲杠6的上端穿過密封蓋板9上的孔,伸出在附加氣室腔體1外,通過驅動裝置連接處10與安裝在附加氣室腔體1外部的驅動裝置連接,驅動裝置驅動絲杠6旋轉,其驅動形式可以是液壓、電動、曲柄連桿或其他驅動方式。在密封蓋板9上的孔處以密封裝置8密封,保證附加氣室腔體1無漏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616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