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線多極外轉子三相發電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46056.4 | 申請日: | 2011-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609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劍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卡迪諾風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21/22 | 分類號: | H02K21/22;H02K1/16;H02K3/12 |
| 代理公司: | 總裝工程兵科研一所專利服務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郭豐海 |
| 地址: | 214171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線 多極 外轉 三相 發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機。具體說,是一種單線多極外轉子三相發電機上的定子繞組。適用于外轉子發電機上。
背景技術
在發電機制造行業都知道,現有的小型發電機大都是內轉子發電機。這種內轉子發電機的發電繞組由多匝線圈組成,這些多匝線圈嵌放在外殼內壁上。由于這種內轉子發電機的發電繞組由多匝線圈組成,不僅需要的漆包線多、耗用銅材多、制造成本高,而且發電機重量較重,以10KW規格的發電機為例,其重量高達300Kg。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單線多極外轉子三相發電機。該單線多極外轉子三相發電機,制造成本低,重量輕。
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單線多極外轉子三相發電機包括外殼,外殼內有定子。外殼內壁上有若干塊永久磁鋼,相鄰兩塊永久磁鋼的同一端的極性相反。所述定子由若干片硅鋼片相互疊加而成,硅鋼片的疊加方向與所述外殼的軸線平行。定子上設置有若干徑向布置的線槽,所述線槽內有發電繞組。其特點是所述線槽呈輻射狀均勻地分布于定子的外緣,線槽的外端與定子外邊沿連通。所述線槽數量為3的整數倍。所述發電繞組含有a漆包線、b漆包線、c漆包線,該三根漆包線分別放置于1、2、3三個線槽底部,并按照1-1,2-2,3-3的線槽順序連續繞線,繞完后,a漆包線、b漆包線、c漆包線作為發電機的三相輸出端。
其中,所述定子上的線槽數量與所述永久磁鋼的數量之比為3:1。所述線槽的寬度略大于單根漆包線的外徑,每個線槽中發電繞組的漆包線為單根多層安放。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所述線槽呈輻射狀均勻分布于定子的外緣,線槽外端與定子外邊沿連通。所述線槽的數量為3的整數倍。所述發電繞組含有?a漆包線、b漆包線和c漆包線,a漆包線、b漆包線和c漆包線分別放置于1、2、3三個線槽底部,并按照1-1,2-2,3-3的線槽順序連續繞線,繞完后,?a漆包線、b漆包線和c漆包線作為三相發電機的輸出端。這樣,每個線槽內的漆包線為單根層層安放,大大減少了漆包線的用量,與傳統由多匝線圈構成的發電繞組相比,漆包線用量只有傳統發電機的三分之二,節省了三分之一的漆包線。由于使用的漆包線少,耗用銅材少,不僅降低了發動機的制造成本,還大大減輕了發電機的重量。以10Kw規格的發動機為例,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重量只有98Kg,不足傳統發動機的三分之一。
附圖說明
圖1是發電機結構示意圖。
圖2?是繞線方式示意圖,a、b、c分別代表a漆包線、b漆包線和c漆包線,1、2、3為線槽編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單線多極外轉子三相發電機包括定子1、外殼2、發電繞組3及永久磁鋼4等。所述定子1安裝在外殼2內,所述定子1由若干塊硅鋼片相互疊加而成,硅鋼片的疊加方向與所述外殼2的軸線平行。在定子1上加工有若干徑向布置的線槽,線槽內安裝有發電繞組3。所述線槽呈輻射狀均勻地分布于定子1的外緣,線槽的外端敞開。外殼2的內壁上安裝有若干塊永久磁鋼4。在所述永久磁鋼4中,相鄰兩塊永久磁鋼4的同一端的極性相反。所述發電繞組3含有a漆包線、b漆包線、c漆包線,該a漆包線、b漆包線、c漆包線分別放置于1、2、3三個線槽底部,并按照1-1、2-2、3-3的線槽順序連續繞線,繞完后,a漆包線、b漆包線、c漆包線作為三相發電機的輸出端。所述定子1上的線槽的數量為3的整數倍,與所述外殼2內壁上永久磁鋼4的數量之比為3:1。也就是說,所述線槽被分成組,每組為三個。所述線槽的寬度略大于單根漆包線的外徑,每個線槽中發電繞組3的漆包線為單根多層安放。其中,1-1、2-2、3-3的線槽順序是指:a漆包線僅從每組線槽中的第1個線槽繞過、b漆包線僅從每組線槽的第2個線槽繞過、c漆包線僅從個每組線槽的第3個線槽繞過。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傳統技術對比:發電繞組是用單根漆包線一層一層安放,而非多匝成形后安放的,每個繞組都是一根導線從頭到結束,中間沒有斷口。完全突破了傳統工藝,下線完畢,露在定子1外的漆包線作為三根導線引出至外殼2外即可。
所述永久磁鋼4為條狀,它們粘貼在外殼2的內壁上。永久磁鋼4的長度大于發電機定子1的長度,寬度和定子1的線槽是根據發電機原理設計決定的,為獲得低速時較高的電壓輸出,一般設計成幾十個永久磁鋼4,對應定子1上的線槽的數量為3的整數倍,與永久磁鋼4的數量成正比,為3:1。由于線槽多,線槽的寬度相對來說很窄,下線時擯棄了傳統的下線模式,采用多組單線下。對應某個線槽來說,從下到上都是所對應的那條線,這樣相鄰二根漆包線之間只有自身的感應電壓,不會產生碰到另一組而導致異常情況發生,由于是單線下,整個發電機用銅量大幅下降,發電機輸出電壓穩定,是一個以前沒有看見過的外轉定子結構和新的下線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卡迪諾風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卡迪諾風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4605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偏心氣隙的永磁兩相無刷電動機
- 下一篇:一種定子端部整形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