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調可控的加固型橋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44593.5 | 申請日: | 2011-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47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桂紅;盧紹鴻;孫向東;孫穎;黃敦;梁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公路勘察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2/00 | 分類號: | E01D22/00;E01D19/00;E01D19/02;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 地址: | 510507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調 可控 加固 橋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橋梁,具體是指一種可調可控的加固型橋梁。
背景技術
舊橋加固中,常遇到如下多種情況:
當樁土承載力不足時,常規的加固方法是樁端或樁側注漿等。
當樁身存在缺陷或承載力不足時,常規的加固方法是新增樁基礎承臺或新增鋼管樁等。
當承臺承載力不足時,常規的加固方法是承臺頂底面、側面貼鋼板或貼碳纖維布等。
當墩柱承載力不足時,常規的加固方法是墩柱貼鋼板或增大墩柱截面等。
當蓋梁承載力不足時,常規的加固方法是蓋梁頂底面、側面貼鋼板或貼碳纖維布等。
然而當樁土承載力不足、樁身存在缺陷或承載力不足、承臺承載力不足、墩柱承載力不足、蓋梁承載力不足等五種或多種情況同時發生時,均需對以上結構加固,加固將異常繁瑣,施工周期長;更加不利的是,以上加固均為被動加固,橋梁正常使用狀態時,新增加的加固措施僅承擔少量的活載,其應力水平小,全部結構恒載及大部分活載均由舊結構承擔,其應力水平高,其加固效果難以評估。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可控的加固型橋梁,該加固型橋梁能夠完成橋墩舊蓋梁的主動加固,并且能夠調整蓋梁及基礎新增結構承擔全部荷載的比例及蓋梁新舊組合結構承擔全部荷載的比例,可調可控。
本實用新型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可調可控的加固型橋梁,包括舊蓋梁和舊橋基,所述的舊橋基承托所述舊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橋梁還包括增設的新蓋梁和新橋基,所述新蓋梁包覆所述舊蓋梁的兩側和底面,并且與舊蓋梁緊固連接,所述新蓋梁與所述舊蓋梁構成橋梁的整個蓋梁,所述新橋基豎向設置,新橋基位于新蓋梁之下,并且頂撐所述的新蓋梁。
本實用新型在原蓋梁混凝土表面按設計刻剪力槽、植筋、鑿毛;在中間預留一定區域供蓋梁長度第二次澆筑;利用千斤頂兩端同時頂升蓋梁,通過控制千斤頂力及頂升高度,按照一定比例調整新舊蓋梁分別承擔荷載合理值,達到按設計調整結構內力,將部分彎矩轉移至新增蓋梁,降低原蓋梁懸臂根部壓應力的目的;通過頂升把舊結構基礎部分內力轉移至新增基礎上;通過控制預應力鋼束數量及位置,將舊墩柱蓋梁所承受荷載部分或全部轉移到新墩柱及蓋梁新舊組合結構上,并可按設計計算,實現調整蓋梁新舊組合結構承擔全部荷載的比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新蓋梁包括蓋梁一次混凝土結構、蓋梁二次混凝度結構和預應力鋼束,所述的蓋梁一次混凝土結構左右對稱設置,所述蓋梁二次混凝度結構位于中間,所述的預應力鋼束橫向貫穿設置在橋墩整個蓋梁中。
所述新橋基由兩排新橋基單元組成,兩排新橋基單元呈左右對稱狀分布,每一個新橋基單元均包括新樁基、新墩柱和型鋼混凝土結構,所述新樁基固定灌注在地面上,所述新墩柱位于新樁基之上,且與新墩柱固定連接,所述型鋼混凝土結構固定澆筑在新墩柱的頂端,并且頂撐所述的新蓋梁。
所述的型鋼混凝土結構包括位于上部的支座下鋼板、位于中部豎向設置的型鋼、位于下部的預埋鋼板以及支座,所述支座位于支座下鋼板上方,所述的預埋鋼板預埋在新墩柱內,所述的支座下鋼板、預埋鋼板橫向平行設置,所述型鋼、支座下鋼板、預埋鋼板焊接后形成整體的鋼板結構,所述鋼板結構內以及周圍均澆筑混凝土。
所述的支座為盆式橡膠支座,具有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力,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型鋼、支座下鋼板、預埋鋼板之間的焊接均為滿焊,使其具有更好的焊接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舊蓋梁的表面設有刻剪力槽、植筋和鑿毛,所述刻剪力槽深度為5cm;所述的植筋包括舊蓋梁的底面植筋和側面植筋;所述鑿毛的深度為6mm。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蓋梁二次混凝度結構的長度占新蓋梁總長度的三分之一。預留三分之一蓋梁長度進行第二次澆筑目的是調整舊蓋梁下緣壓應力,避免與后期張拉預應力引起的組合應力過大。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控制預應力鋼束數量及位置將舊墩柱所承受荷載部分或全部轉移到新墩柱及蓋梁新舊組合結構上,并可按設計計算,控制蓋梁新舊組合結構及新墩柱分別承擔全部荷載的比例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特點。待新蓋梁混凝土強度達到90%設計強度,養護齡期達7天以上后,對新蓋梁進行預應力鋼索張拉。采用對稱張拉方式,通過設計計算控制預應力鋼束數量、位置及張拉力的大小,以實現蓋梁新舊組合結構承擔上部結構荷載比例的主動性和可調性,同時可以有效地控制、防止蓋梁的收縮裂縫。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公路勘察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省公路勘察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4459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飼料混合機送水系統
- 下一篇:試色機染杯的裝夾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