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馬力機械發動機的高壓油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43025.3 | 申請日: | 2011-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505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30 |
| 發明(設計)人: | 余智慧;任良成;王永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37/14 | 分類號: | F02M37/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劉志菊 |
| 地址: | 44100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馬力 機械 發動機 高壓 油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馬力機械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機械高壓油泵的泵油量不能滿足不適用于大馬力機械發動機的需求。傳統的機械發動機用的高壓油泵上不會將輸油泵集成到燃油泵上,而是在缸體上開一個孔,使用發動機的凸輪軸驅動輸油泵。高壓油泵的潤滑則要求齒輪室上設計一個機油油道,機油通過該油道從集成在泵體上的油道進入燃油泵。油泵的緊固方式則是通過兩個雙頭螺栓和螺帽固定在齒輪室上,外泵后側需要一個下支撐,油泵上側需要一個上支撐。如果采用這種結構發動機的成本會升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全新的,用于大馬力機械發動機的高壓油泵。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大馬力機械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包括輸油泵和高壓油泵,其輸油泵集成在高壓油泵上,高壓油泵的凸輪軸與輸油泵的滾輪接觸驅動。
所述的高壓油泵上的機油進油孔在高壓油泵泵體的側面。
所述的高壓油泵的法蘭盤的兩側各設兩個與齒輪室連接的四個光孔,四個光孔相對于凸輪軸不對稱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高壓油泵將輸油泵集成在燃油泵泵體上,依靠燃油泵凸輪軸驅動。高壓油泵的機油直接通過組合軟管從缸體的主油道上取油,減少了缸體和齒輪室的設計工作,特別是齒輪室的加工。本實用新型的高壓油泵的固定方式是用兩個雙頭螺栓、螺帽和兩個六角法蘭面螺栓固定,只需后側一個下支撐,從而減少了油泵的上支撐。
本實用新型裝配、拆卸簡單,容易操作。在匹配上比較靈活,可以減少新零件的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右側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前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壓油泵機油進油孔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另一側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將輸油泵2集成在高壓油泵1上,高壓油泵1的凸輪軸1a驅動輸油泵2的滾輪2a。輸油泵2的動力來源于高壓油泵1的凸輪軸1a的轉動。輸油泵2的滾輪2a與高壓油泵1的凸輪軸1a接觸。由于油泵凸輪軸1a為偏心結構,因此,當油泵凸輪軸1a轉動時,輸油泵2隨著偏心結構就上下運動,從而實現輸油的功能。
如圖4:所述的高壓油泵1上的機油進油孔1b在高壓油泵1泵體的側面。高壓油泵的機油直接通過組合軟管7從缸體的主油道上取油。與傳統的通過齒輪室進機油相比,靈活性較大。
如圖2、圖4、圖5:所述的高壓油泵1的前端兩側的法蘭盤上各設兩個與齒輪室連接的四個光孔3、4、5、6,四個光孔不對稱分布,即四個光孔中心與凸輪軸1a軸線的連線與通過凸輪軸1a軸線的橫坐標之間的夾角A、B、C、D均不等,固定方式是用兩個雙頭螺栓、螺帽3a、4a和兩個六角法蘭面螺栓5a、6a固定。這樣可以保證安裝角度,將高壓油泵1緊固在安裝面上,減少油泵固定支架的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未經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430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快速拆卸膠輥軸承座
- 下一篇:礦用除塵器用的射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