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溫室大棚內能源綜合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40040.2 | 申請日: | 2011-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358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信榮;盛劍霄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大工學院紹興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9/24 | 分類號: | A01G9/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室 大棚 能源 綜合利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室大棚內能源綜合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室溫和土壤的溫熱狀況不僅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土壤中的水、氣、養分等條件也都有影響。因此,溫度條件是溫室大棚生產中應該注意的基本條件。?
溫室是人類在建筑場所內控制和模擬自然氣候從事植物栽培的一種畜牧園藝設施,主要是為植物生長、發育、繁殖提供適宜氣候條件。目前,我國推廣日光溫室40×104?ha(公頃)以上,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區溫室栽培面積增長較快,已超過當地菜田的10%以上,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國情的溫室生產體系。?
在我國北方的廣大地區由于深秋、冬季、和早春季節氣候寒冷且晝夜溫差較大,低溫限制了蔬菜的生長,使蔬菜產量大幅下降。如何在較冷的季節獲得較高的土壤溫度,一直以來是溫室大棚種植的核心問題。為了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大多數溫室除了白天靠太陽輻射外還要進行人工加溫。現階段,我國溫室常用的加溫方式有煙道加溫、熱風爐加溫、蒸汽加溫、電熱器加溫等。這些傳統的加熱方式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這些加溫方式追根到底所使用的能源都是來自于化石燃料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而且煤炭燃燒可產生大量的CO2、?CO、SO2、NO等有害氣體,污染環境;二是用傳統的地上加熱方式,對溫室的氣溫提高較多,但對地溫的提高較少,不利于作物生長;三是在目前的溫室大棚能源利用中存在著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費嚴重的問題。在晝夜交替情況下,會存在濕度過大的情況,如茄果類蔬菜生長發育適宜的濕度范圍為50—60%,西瓜、西葫蘆、甜瓜等瓜類生長發育適宜的濕度范圍為40—50%,濕度過大會引起蔬菜的不適生長,并誘發病蟲害等。在綜合利用天然熱源的基礎上,還可以從大棚內的空氣中吸收熱能,同時控制大棚內的濕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溫室大棚內能源綜合利用系統。?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溫室大棚中化石資源使用率高,產生環境污染,并存在溫室內加溫不均勻及能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溫室大棚內能源綜合利用系統,包括土壤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換熱裝置通過第一水泵和蓄熱裝置連接成第一循環回路,該蓄熱裝置的熱能通過該第一回路,釋放給土壤換熱裝置;?
所述的蓄熱裝置通過第二水泵和/或第一水泵和太陽能集熱裝置連接成第二回路,該太陽能集熱裝置匯集的熱能通過第二回路,儲存在蓄熱裝置。?
蓄熱裝置2的換熱管道3通過第一水泵或/和第二水泵和空氣換熱器8連接成第三回路。?
蓄熱裝置2通過第一水泵或/和第二水泵和空氣換熱器8連接成第四回路。?
蓄熱裝置2通過第一水泵和土壤換熱裝置5連接成第五回路。?
空氣換熱器8通過第二水泵和土壤換熱裝置5連接成第六回路。?
所述的先端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是指高效利用太陽能的集熱技術,具有高熱效,高水溫等技術特點。?
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系統主要進行能量的收集和輸送,其與蓄熱系統間有相應管路連接。?
所述的蓄熱裝置包括水蓄熱系統和土壤蓄熱系統,所述的新型蓄熱技術是指水蓄熱和土壤蓄熱相結合的新型技術。?
所述的高效換熱系統包括水箱換熱盤管系統和土壤換熱盤管系統,其與水蓄熱系統及土壤蓄熱系統相連接。?
所述的地下蓄熱系統包括水蓄熱系統和土壤蓄熱系統。?
所述的控制系統為全自動控制系統,能夠根據各類監測信號反饋自動調整系統運行。?
所述的地下散熱系統材料為耐溫高傳熱材料,其與高效換熱系統相連接。?
所述的控制系統附帶有管路防凍控制,當嚴寒季節夜晚將會自動啟動防凍伴熱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大工學院紹興技術研究院,未經北大工學院紹興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400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棚連作障礙解除裝置
- 下一篇:太陽能溫室安裝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