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油底殼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32581.0 | 申請日: | 2011-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091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袁曉軍;崔君梅;盧川;陳劼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0 | 分類號: | F01M11/00;F01M11/04 |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誠專利事務所 36117 | 代理人: | 張建新 |
| 地址: | 33000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 機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柴油機的發動機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柴油機的發動機油底殼合件。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在現有柴油機的發動機技術中,油底殼作為薄壁件,設計放油螺塞位置僅考慮油底殼是否可以放干凈機油,以及操作可行性,很少考慮振動,由于此處存在質量集中點,如果應變能也比較大,則導致振動烈度大,油底殼放油螺塞處容易開裂失效。同時,由于油底殼剛度比較低,容易產生比較大的噪聲,相當發動機整體輻射噪聲的30%左右,噪音問題亟需得到解決。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減少油底殼開裂風險,并有效降低噪音的新型油底殼。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包括油底殼、放油螺塞,其中,放油螺塞的位置處于油底殼兩垂直壁的夾角處,放油螺塞的中心距離左豎直邊的距離a為111.5至113.5mm,距離上水平邊的距離b為264.1至266.1mm;油底殼左半邊區域設有3個加強肋,分別位于油底殼上水平邊的正下方區域、放油螺塞的正上方區域、放油螺塞與左豎直邊之間的區域。
加強肋的深度為2至2.5mm。
通過CAE技術分析油底殼的約束模態,同時找出應變能最小區域設置放油螺塞孔的位置,通過CAE形貌優化方法,自由迭代,得到迭代的形狀和位置,最終確定加強肋的形狀和位置。更改后的油底殼,由于放油螺塞的位置避開了應變能較大區域,振動強度明顯下降,通過測量,豎直方向最大振動位移由以前的0.06mm減小為0.035mm,減小了50%左右,能夠有效較少油底殼開裂的問題,由于設置了加強肋,噪聲水平也得到一定改善。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油底殼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油底殼(1),放油螺塞(2),加強肋(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包括油底殼(1)、放油螺塞(2),其特征在于:放油螺塞(2)的位置處于油底殼(1)兩垂直壁的夾角處,放油螺塞(2)的中心距離左豎直邊的距離a為111.5?mm,距離上水平邊的距離b為264.1mm;油底殼(1)左半邊區域設有3個加強肋(3),分別位于油底殼(1)上水平邊的正下方區域、放油螺塞(2)的正上方區域、放油螺塞(2)與左豎直邊之間的區域。
加強肋(3)的深度為2?mm。
實施例二。
放油螺塞(2)的中心距離左豎直邊的距離a為112.5?mm,距離上水平邊的距離b為265.1?mm,加強肋(3)的深度為2.2mm,其他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三。
放油螺塞(2)的中心距離左豎直邊的距離a為113.5mm,距離上水平邊的距離b為266.1mm,加強肋(3)的深度為2.5mm,其他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325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