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31264.7 | 申請日: | 2011-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045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鐘旺茂;曾鐵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黃為 |
| 地址: | 514768 廣東省梅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點 測量 溫濕度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客戶對工業產品的質量和工藝要求也越來越高。在PCB行業中,除了淘汰舊設備,采用更先進、更精密的設備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外,生產車間環境的完善往往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在菲林房,為了減少報廢,提高產品質量,暗房的溫度必須嚴格控制在21±3℃,相對濕度必須在55±5%。因為溫濕度的波動偏差均會引起菲林或板材漲縮不穩定從而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有必要對生產車間的環境溫濕度進行實時測量監視。在測量儀表越來越自動化的今天,我公司車間的溫濕度測量卻仍然采用‘機械儀表+人工測量’的模式。以我公司暗房車間為例,每個車間均有1到數個溫濕度計,用于測量車間溫濕度,值班人員需每隔一段時間去記錄一次溫濕度。這種測量模式存在如下不足之處:
一、測量溫濕度是間歇性測量,實時性差,存在測量盲區。因為測量人員不可能每分每秒的測量溫濕度,而只能是每隔一段時間去測量,因此,如果車間環境的溫濕度發生驟變,那么無法立刻被得知,所以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患。
二、需要人工去測量。如果測量點多且分布廣,那么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相應會增大,也就需要消耗較大的人力成本。
三、不容易管理。因為測量點分散,無法統一管理,且測量出來的數據還需要手動記錄,不利于追溯和分析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控制處理單元、若干個溫濕度傳感器、數據庫、報警器和管理單元,溫濕度傳感器、數據庫、報警器和管理單元分別與控制處理單元連接,所述的各溫濕度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各車間內。
上述的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控制處理單元主要由依序連接的數據接收單元、數據處理單元和終端控制單元組成,各溫濕度傳感器分別與數據接收單元連接;所述的數據庫、報警器和管理單元分別與終端控制單元連接。
上述的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數據處理單元還連接有輔助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設置在各車間的溫濕度傳感器進行實時測量,并將測量結構傳輸給控制處理單元進行處理,通過控制處理單元可以實時地掌握各車間各時間段的溫濕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實用新型與傳統測量方法相比,具有下述的優點:
(1)實時監視車間(或測量點)的溫濕度,不存在測量盲區,從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隱患;
(2)無需人員值守,自動化測量。只需要對本檢測裝置進行相關的設置后,本檢測裝置系統就可以自動地測量溫濕度;
(3)分布式測量,集中式管理。一個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可同時測量多個車間(或測量點)溫濕度,實現對各分散的測量點進行集中監視和統一管理;
(4)具有自動報警功能。當車間(或測量點)的溫濕度變化超過預設的范圍時,儀表系統會通過語音播報或紅燈閃爍的方式來傳遞報警信號;
(5)通過歷史記錄,可以智能分析每天(或每小時)各測量點的溫濕度變化情況;
(6)節省人力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方框圖。
圖中:控制處理單元1、溫濕度傳感器2、數據庫3、報警器4、管理單元5、數據接收單元6、數據處理單元7、終端控制單元8、輔助報警器9。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多點測量的溫濕度檢測裝置,該裝置包括控制處理單元1、若干個溫濕度傳感器2、數據庫3、報警器4和管理單元5,溫濕度傳感器2、數據庫3、報警器4和管理單元5分別與控制處理單元1連接,所述的各溫濕度傳感器2分別設置在各車間內,用于實時采集車間內或是車間內各監測點的溫濕度。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控制處理單元1主要由依序連接的數據接收單元6、數據處理單元7和終端控制單元8組成,各溫濕度傳感器2分別與數據接收單元6連接;所述的數據庫3、報警器4和管理單元5分別與終端控制單元8連接;在數據處理單元7的控制下,數據接收單元6將采集到的模擬信號轉換成終端控制單元8可以識別的數字信號,并且通過數據處理單元7統一發送給終端控制單元8,終端控制單元8與管理單元5配合負責對所有測量點數據進行監視、分析、數據存儲和報警等;進一步地,數據處理單元7還連接有輔助報警器9,可以進行輔助報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312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