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有備用壓縮氫氣罐的高樓逃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330181.6 | 申請日: | 2011-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149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段厚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段厚良 |
| 主分類號: | A62B1/00 | 分類號: | A62B1/00;B64B1/5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109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備用 壓縮 氫氣 高樓 逃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脫離高樓到空中的高樓用逃生裝置,特別是用在空氣中可漂浮物脫離高樓到空中的高樓用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高樓的不斷增加,生活在高樓里的人們對越來越多,但沒有能脫離高樓應付突發性災難的方法和用品,如當有美國“911”事件發生和國內許多高樓火災時,人們感到無耐和無助,只能等待死亡的來臨而沒有逃生的方法和用具可以迅速脫離危險的高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以迅速、個人獨立的脫離有危險的高樓的逃生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
有備用壓縮氫氣罐的高樓逃生裝置,包括氣囊和固定形狀且上方開放的凹形座艙,其特征在于:氣囊與凹形座艙用軟繩連接,凹形座艙中固定有壓縮氫氣罐,氣囊與壓縮氫氣罐用帶閥門的輸氣管連通;凹形座艙內有固定人體在凹形座艙內的安全帶;氣囊的向凹形座艙面還設有閥門的排氣管;輸氣管的閥門和排氣管的閥門都設在凹形座艙中。
從所周之,氫氣球在空氣中有浮力,使氫氣球向上升而不落地。利用這一原理,本發明將氣囊和壓縮氫氣罐分離開,用帶閥門的輸氣管連通氣囊和壓縮氫氣罐;在有意外事件發生,人需要在從有危險的高樓脫離該高樓時,才將輸氣管的閥門打開,把壓縮氫氣罐中的氫氣解壓釋放在氣囊,增加氣囊的體積和浮力,氣囊的浮力把用軟繩相連的凹形座艙,以及凹形座艙內的人和物品托在空中,及時脫離處在危險中的高樓,這特別適用于地震時高樓可能發生倒塌、高樓有火災等情況時,人要脫離該高樓逃生的情況使用這種逃生裝置。如果浮力不足可多從壓縮氫氣罐中放出氫氣到氣囊中,而如果氣囊中氫氣太多,上升高度太高,可打開排氣管的閥門放出一些氫氣。當脫離危險高樓己經較遠,到達了安全地方后,可慢慢打開排氣管的閥門逐漸放出氫氣,緩慢著陸、安全著陸達到從危險高樓逃生的目的。?
氣囊為傘形,傘形氣囊的邊緣均勻的分布有多根軟繩,該多根軟繩與凹形座艙邊緣均勻分布位置連接。凹形座艙中的人可拉動不同的軟繩調節有氫氣的氣囊的飛行方向,也可調節凹形座艙的水平位置。?
氣囊為球形,球形氣囊的中間有一根軟繩與凹形座艙邊緣均勻的分布位置的多根軟繩連接。這種結的凹形座艙水平成自動調節,因為球形氣囊與凹形座艙之間有一段是用一根軟繩連接,凹形座艙自然成下垂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當有地震高樓要倒塌、高樓有火災等危險時,高樓中可逃生的通道滿足不了眾多人的需要,也沒有足夠時間之逃生通道逃離危險高樓,本實用新型的逃生裝置可以使1-5人迅速、獨立的脫離有危險的高樓逃生。為危險高樓中的人獲救提供有效手段,使常住高樓的人們更有安全保證。?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傘形氣囊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球形氣囊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氣囊、2是凹形座艙、3是軟繩、4是壓縮氫氣罐、5是輸氣管、6是安全帶、7是排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有備用壓縮氫氣罐的傘形氣式囊高樓逃生裝置?
如圖1,用不透氣的軟布制成傘形氣囊1,用藤條編制成固定形狀且上方開放的凹形座艙2。傘形氣囊1的邊緣均勻的分布有多根軟繩3,該多根軟繩3與凹形座艙2邊緣均勻分布位置連接。凹形座艙2中固定有壓縮氫氣罐4,傘形氣囊1與壓縮氫氣罐4用帶閥門的輸氣管5連通;凹形座艙2內有固定人體在凹形座艙2內的安全帶6,用于凹形座艙2內的人把自己固定在凹形座艙2上,防止人從凹形座艙2內摔出;氣囊1的向凹形座艙2面還設有閥門的排氣管7,用于排放傘形氣囊1中的氫氣而降低傘形氣囊1在空中的高度;輸氣管5的閥門和排氣管7的閥門都設在凹形座艙2中,放便在凹形座艙2中的人控制閥門,調節傘形氣囊1在空中的高度。
實施例2、有備用壓縮氫氣罐的球形氣式囊高樓逃生裝置?
如圖2,實施例1的傘形氣囊1改為球形氣囊1,球形氣囊1的中間有一根軟繩3與凹形座艙2邊緣均勻的分布位置的多根軟繩3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段厚良,未經段厚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33018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