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混凝土現澆空心樓蓋內膜管端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92068.3 | 申請日: | 2011-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275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23 |
| 發明(設計)人: | 馮大權;龍虎;李永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馮大權;龍虎;李永康 |
| 主分類號: | E04B5/36 | 分類號: | E04B5/36;E04G1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空心 樓蓋 內膜 管端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現澆混凝土的結構,具體是一種混凝土現澆空心樓蓋內膜管端蓋。
背景技術
目前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空心樓蓋內膜管間需留有不小于50mm或0.2倍內膜管直徑的間距,目前的內膜管材都是通過現場劃線定位,或通過鋼筋輔材固定控制間距的辦法來控制內膜管間的間距,現場施工耗時、耗力、耗材。
經對現有技術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文獻號CN201056840,授權公告日2008-5-7,記載了一種“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紙質內模”,該技術包括圓筒形紙管,在圓筒形紙管外壁包覆有一層防水淋膜紙層,在圓筒形紙管的兩端口浸涂有一層防水石蠟層,還包括兩密封蓋,兩密封蓋分別壓嵌在浸涂有石蠟的圓筒形紙管的兩端。但該技術的缺點在于,多個內膜的間距無法精確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混凝土現澆空心樓蓋內膜管端蓋,有助于快速、精確地控制內膜管間距。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內膜管端蓋和兩個分別設置在內膜管端蓋兩側的連接件。
所述的內膜管端蓋兩側是指內膜管的同一條直徑的端蓋外部兩側。
所述的連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件和母插件。
所述的公插件的端部為凸起結構,母插件的端部為凹進結構。
所述的公插件與相鄰內膜管端蓋的母插件相連且內膜管間距為公插件與母插件的徑向尺寸之和。
本實用新型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輔材,有利于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內膜管端蓋1和設置其上的連接件。
所述的連接件設置在內膜管端蓋的兩側且其中心線位于內膜管端蓋1的直徑線上。
所述的連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件2和母插件3,兩者分別位于內膜管端蓋1的兩側。
所述的公插件2的端部為凸起結構4,母插件3的端部為凹進結構5。
如圖2所示,所述的公插件2和母插件3的徑向尺寸之和L為內膜管6之間的距離。
現場施工時,只需將公插件2和母插件3互相插接,就能快速、精確地控制內膜管6之間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馮大權;龍虎;李永康,未經馮大權;龍虎;李永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9206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塑鋼梁
- 下一篇:一種卡扣連接式半單元幕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