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瓷環平面磨加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80002.2 | 申請日: | 2011-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803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朱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天宇精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7/16 | 分類號: | B24B7/16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9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面 加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非金屬產品的研磨加工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瓷環平面磨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陶瓷環平面磨的常規加工工藝是采用將陶瓷環用松香膠合在鐵盤上,再固定到平面磨床上進行平面磨。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將鐵盤加熱到200℃,涂上松香,把瓷環排放在上面壓緊并自然冷卻,再在平面磨床上研磨;待一面磨好后加熱鐵盤,將瓷環的另一面朝上,膠合、冷卻后研磨,這一面磨好后再加熱取下瓷環,放入鹽酸池酸洗、開水煮洗、自來水沖洗。該方法工藝繁瑣,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工藝周期需20小時以上,工藝周期長;并且需要酸洗、開水煮洗及自來水沖洗,不利于環保、節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瓷環平面磨加工裝置,采用該裝置加工瓷環,工藝簡單,工作效率高,周期短。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瓷環平面磨加工裝置,包括鉆床,所述鉆床的工作臺上可回轉地安裝有立軸,所述立軸的頂端固定有工件臺面,所述工件臺面上固定有工件定位芯棒,所述工件定位芯棒、所述工件臺面及所述立軸的周圍設置有固定在所述工作臺上的防水罩,所述立軸的下部安裝有立軸旋轉機構;所述鉆床的升降軸的下端固定有砂輪。
所述砂輪采用金剛石碗形砂輪。
所述防水罩上固定有進水管及出水管,所述進水管的出口指向研磨工位,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防水罩的下部。
所述立軸旋轉機構包括電機及安裝在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立軸之間的傳動機構。
所述傳動機構采用皮帶傳動或鏈傳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利用定位芯棒固定工件工藝簡單,工作效率高,生產周期短,有利于環保、節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中,包括鉆床1、升降軸2、砂輪3、防水罩4、進水管5、工件6、工件臺面7、軸承8、軸承座9、立軸10、電機11、工件定位芯棒12、工作臺13、出水管14等。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瓷環平面磨加工裝置,是在鉆床1的基礎上改裝而成。本實用新型在鉆床1的工作臺13上固定有軸承座9,在軸承座9中通過一對軸承8可回轉地安裝有立軸10。
立軸10的頂端固定有工件臺面7,工件臺面7上固定有工件定位芯棒12,工件6套在芯棒12上。工件定位芯棒12、工件臺面7及立軸10的周圍設置有固定在工作臺13上的防水罩4,防水罩4上固定有進水管5及出水管14,進水管5的出口指向研磨工位,出水管14位于防水罩4的下部。
立軸10的下部安裝有立軸旋轉機構。立軸旋轉機構包括電機11及安裝在電機11的輸出軸與立軸10之間的傳動機構。電機11固定在鉆床1工作臺13的內部,傳動機構采用皮帶傳動或鏈傳動。
本實用新型將鉆床1的升降軸2下端的鉆夾頭拆除,換上砂輪3。砂輪3采用金剛石碗形砂輪,在升降軸2的帶動下作旋轉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將工件6套在工件定位芯棒12上,鉆床1升降軸2下壓到工件6,金剛石碗型砂輪3與工件6作相反方向轉動研磨工件6,工件6的一面磨好后,翻身磨另一面,利用鉆床1手柄上的刻度控制工件6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工藝簡單,工件6直接套在工件定位芯棒12上就可以研磨;工作效率高,正常一人一天可以研磨2000只以上;周期短、生產靈活,每件產品兩面研磨最多不超過1分鐘;不需要酸洗及開水煮,有利于環保、節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天宇精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天宇精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800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縫紉機上雙向超越離合器的控制機構
- 下一篇:汽車鎖鎖芯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