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天線仿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68998.5 | 申請日: | 2011-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724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段立;韓海軍;劉鑒楓;施中華;劉雪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那科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4 | 分類號: | H04B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46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天線 仿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天線仿真器。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不同類型的仿真器應運而生,仿真器通過仿真主控程序可以讓目標程序做特定的運行,比如單步、指定斷點、指定地址等,并且可隨時觀察到各個存儲單元的狀態,其調試、修改、以及生成最終程序方便、快捷,傳統的仿真器大多采用多個不同天線,獲取不同信息,對應地需要設立多個基站,其結構復雜,安裝和建設費用多,干擾大,系統容量有限,具有結構復雜,生產成本較高,高頻通道電平衰落變化范圍大,頻率選擇性衰落嚴重,噪聲大,脈沖干擾頻繁,網絡結構隨機性發生時變,干擾強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降低生產成本,干擾小,系統容量大的智能天線仿真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智能天線仿真器,它包括信號輸入單元、信號組合單元、信號輸出單元、多個智能天線接收單元、多個信道處理單元以及至少兩個模擬調節單元,信號輸入單元包括數字基帶信號、模擬基帶信號和無線信號,智能天線接收單元通過濾波單元與信號輸入單元的輸入端相連,信號輸入單元中的無線信號和模擬基帶信號通過模擬電路單元轉化成數字基帶信號,再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信號輸入單元中的數字基帶信號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模擬調節單元經多個信道處理單元與信號組合單元相連,信號組合單元的輸出端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模擬調節單元的輸出端與信號輸出單元相連;所述的每個信道處理單元包括路徑形成單元、噪聲生成單元、瞬時變化加入單元,所述的信道處理單元還與參考信道路徑控制單元相連;所述的模擬調節單元包括數字電路調節單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天線仿真器,采用智能天線,避免了同時使用多種不同天線,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成本較低,噪聲小,干擾少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智能天線仿真器,它包括信號輸入單元、信號組合單元、信號輸出單元、多個智能天線接收單元、多個信道處理單元以及至少兩個模擬調節單元,信號輸入單元包括數字基帶信號、模擬基帶信號和無線信號,智能天線接收單元通過濾波單元與信號輸入單元的輸入端相連,信號輸入單元中的無線信號和模擬基帶信號通過模擬電路單元轉化成數字基帶信號,再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信號輸入單元中的數字基帶信號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模擬調節單元經多個信道處理單元與信號組合單元相連,信號組合單元的輸出端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模擬調節單元的輸出端與信號輸出單元相連;所述的每個信道處理單元包括路徑形成單元、噪聲生成單元、瞬時變化加入單元,所述的信道處理單元還與參考信道路徑控制單元相連;所述的模擬調節單元包括數字電路調節單元。?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智能天線接收單元接收到的信號通過濾波單元濾波,再發送到信號輸入單元,信號輸入單元中的信號包括數字基帶信號、模擬基帶信號和無線信號,信號輸入單元中的無線信號和模擬基帶信號通過模擬電路單元轉化成數字基帶信號,再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信號輸入單元中的數字基帶信號直接與模擬調節單元相連,模擬調節單元調節受控對象參數的模擬形式測量值與給定值的偏差,經模擬調節單元處理后輸出的數字基帶信號被發送到信道處理單元,信道處理單元將接收到的信息經路徑形成單元、噪聲生成單元、瞬時變化加入單元等進行處理,并在參考信道路徑控制單元中形成參考信道模型信息和智能天線接收、發射排列信息等,信號組合單元重復地從信道處理單元的輸出中選擇數字基帶信號進行組合,模擬調節單元補償調節經信號組合單元重復組合的信號,補償調節由于其信號參數的性能偏差而發生的傳輸特性變化,模擬調節單元輸出的數字基帶信號被輸入到信號輸出單元,進行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那科通信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四川省那科通信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689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移動終端
- 下一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應變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