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遮光裝置和具有該遮光裝置的鏡頭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49772.0 | 申請日: | 2011-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892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葛寶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11/04 | 分類號: | G03B11/04;G02B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吳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遮光 裝置 具有 鏡頭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遮光裝置;具體而言,涉及用于自帶光源的攝像機的遮光裝置,其防止所述自帶光源的光進入攝像機的鏡頭。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具有這樣的遮光裝置的鏡頭組件。
背景技術
現在市場上存在的紅外線攝像機大多自帶有紅外線光源,例如紅外線二極管(IR?LED)。這樣的紅外線光源通常圍繞鏡頭的前端布置。在以紅外線進行攝像時,自帶的紅外線光源為周圍景物提供額外的紅外線照明,從而增加從周圍景物進入攝像機鏡頭的紅外線的光量,以提高成像質量。而同時,在這樣的自帶光源的攝像機中,需防止來自該自帶光源的光不經與拍攝對象(景物)的相互作用而直接進入攝像機鏡頭。
目前市場上的紅外線攝像機中,為了防止來自自帶光源的紅外線光進入鏡頭,均在自帶光源與鏡頭之間設立了遮光裝置。目前,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的遮光裝置:
1.一片大的透光部件上面貼上一片遮光圓環于鏡頭外側。此結構由于透光部件沒有被貫穿,所以存在外側的紅外線光經過反射進入鏡頭的可能。
2.用一個T形非透光部件,利用膠水把內外側的透光部件粘接在T形部的兩側。此結構由于是使用膠水粘接,所以無法精確控制粘接精度,強度不足,受沖擊容易產生縫隙導致漏水,而且不環保。
3.使用雙色成型工藝,在內外兩透明部件中注入非透明材料。此結構工藝要求復雜,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如上所述的情形,希望提供一種遮光裝置,其可提供內外側之間的完全遮光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遮光裝置,該遮光裝置包括前側非透光部件、內側透光部件和外側透光部件、以及后側非透光部件。所述前側非透光部件包括具有環形形狀的底壁和在底壁的內邊緣和外邊緣之間從底壁上延伸出來的直立壁。所述底壁和直立壁形成T形截面。所述內側透光部件和外側透光部件分別被置于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的內側和外側。所述后側非透光部件包括具有與前側非透光部件的底壁相對應的環形形狀的底部和從底部的內邊緣和外邊緣分別延伸出來的內圍壁和外圍壁。所述底部、內圍壁和外圍壁形成U形截面。其中,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被接收在后側非透光部件的內圍壁和外圍壁之間。
這種遮光裝置,由于內側透光部件與外側透光部件之間被前側非透光部件和后側非透光部件完全隔斷,所以有效實現了內外側之間的遮光。與此同時,該遮光裝置結構簡潔緊湊,有利于減小采用該遮光裝置的鏡頭組件的尺寸。
優選,前側非透光部件的底壁具有圓環形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后側非透光部件的內圍壁和外圍壁可以分別從所述底部延伸出不同的長度。
優選,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的頂面上形成有螺紋孔,后側非透光部件的底部上形成有通孔,并且前側非透光部件和后側非透光部件借助穿過后側非透光部件的底部上的通孔并與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頂面上的螺紋孔接合的螺釘而彼此固定。所述形成在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的頂面上的螺紋孔可以為部分螺紋孔。
優選,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的頂面上形成有定位突起,并且后側非透光部件的底部上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定位突起的定位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后側非透光部件還可以包括從其底部沿與所述內圍壁和外圍壁大致相反的方向延伸出的后圍壁。
優選,所述遮光裝置還包括防水墊圈,其包括環形內圈和環形外圈,環形內圈和環形外圈分別被置于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的內側和外側。防水墊圈的環形內圈和環形外圈可以分別位于內側透光部件和外側透光部件與前側非透光部件的底壁之間。
更優選地,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上形成有缺口部,防水墊圈還包括連接所述環形內圈和環形外圈的突起,并且防水墊圈的突起配合在前側非透光部件的直立壁的缺口部中。
這種通過突起連接環形內圈和環形外圈的防水墊圈與獨立的內外兩個防水墊圈相比,將兩個構件集成為了一個構件。一方面在制造上,該集成的防水墊圈可以通過同一模型一次模制形成,節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在組裝過程中,減少了要組裝的零件數量和組裝步驟,并克服了兩個分開的防水墊圈非常容易脫落的問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鏡頭組件,該鏡頭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個透鏡以用于成像的透鏡系統;圍繞透鏡系統的接收入射光的前端設置的光源;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遮光裝置,其中,遮光裝置的前側非透光部件和后側非透光部件置于所述透鏡系統的前端和所述光源之間。
所述光源可以為紅外線發光二極管。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在參照以下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顯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497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保證非晶硅電池前板玻璃表面刻蝕均勻性的工藝
- 下一篇:云計算組網交換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