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簡便有效無接觸密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38977.9 | 申請日: | 2011-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325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意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意立 |
| 主分類號: | F16J15/16 | 分類號: | F16J15/16;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簡便 有效 接觸 密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用機械密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其中一種簡便有效無接觸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通用機械密封技術領域中,靜密封容易解決,但動密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簡便的解決方法。無論是采用傳統的填料密封還是橡膠密封,以及被廣泛應用的骨架唇型密封圈,長時間工作下來,都不可避免地因密封部位的接觸磨損導致軸承支撐箱體內部的潤滑油泄漏,而目前公知的迷宮密封的結構都過于復雜且效果不盡理想,機械密封更是結構復雜,價格昂貴,且也是要被磨損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具備在長時間工作無磨損、不泄漏,且沒有任何固體硬性接觸的一種簡便有效無接觸密封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簡便有效無接觸密封結構,主軸通過一對滾動軸承支撐,安裝在支撐箱體的主軸線孔中,主軸線孔的兩端面上至少一側是蓋有通孔側端蓋,工作件通過鍵與主軸緊密配合,通孔側端蓋和盲孔側端蓋分別至少用三顆以上螺釘固定在支撐箱體的主軸線孔的兩端面上,所述的通孔側端蓋的內圓周曲面上設置有至少一道梯形捕捉槽,在梯形捕捉槽朝下部位設置有至少一個回流孔,且梯形捕捉槽的截面呈現梯形,梯形上口寬W在3到9毫米之間,優選為6毫米;梯形斜邊與主軸軸線的夾角k在30度到60度之間,優選為45度;梯形底邊與內圓周曲面的單側尺寸e在1到3毫米之間,優選為2毫米。內圓周曲面與主軸的無接觸密封部位的直徑尺寸D的單側間隙f在0.1到0.2毫米之間,優選為0.15毫米;回流孔的最低位置高出潤滑油工作高度線,潤滑油高度標尺的中位線與潤滑油工作高度線持平。
本實用新型只有通孔側端蓋的內圓周曲面與主軸之間采取動密封,其他部位均為靜密封。主軸旋轉時通過鍵帶動工作件作高速旋轉,工作件的外緣部位浸沒在潤滑油工作高度線以下,導致支撐箱體內部的潤滑油被飛濺到支撐箱體內部的各個部位,上述結構確保所有飛濺粘附在主軸上的潤滑油流經梯形捕捉槽時,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粘附在主軸上的潤滑油沿著梯形斜邊流向梯形底邊,通過回流孔流回到軸承支撐箱體內部,實現了長時間工作無磨損、不泄漏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憑借其簡潔獨特的結構消除了現有軸承支撐箱體旋轉軸密封的老大難問題,構思新穎,結構簡單,容易制造,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軸承支撐箱體旋轉軸密封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無接觸密封部位31的放大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簡便有效無接觸密封結構,主軸1通過一對滾動軸承5支撐,安裝在支撐箱體4中,支撐箱體4的主軸線孔44的兩端面上一側是蓋有通孔側端蓋3,另一側是盲孔側端蓋8,工作件7通過鍵11與主軸1緊密配合,通孔側端蓋3和盲孔側端蓋8分別用四顆以上螺釘38固定在支撐箱體4的主軸線孔44的兩端面上,所述的通孔側端蓋3的內圓周曲面38上設置有兩道梯形捕捉槽32,在梯形捕捉槽32朝下部位設置有一個回流孔33,且梯形捕捉槽32的截面呈現梯形,梯形上口寬W為6毫米;梯形斜邊35與主軸1軸線的夾角k為45度;梯形底邊34與內圓周曲面38的單側尺寸e為2毫米。內圓周曲面38與主軸1的無接觸密封部位直徑尺寸D的單側間隙f為0.15毫米,上述結構保使得所有飛濺粘附在主軸1上的潤滑油也旋轉著沿著梯形斜邊35流向梯形底邊34,通過回流孔33流回到軸承支撐箱體內部。回流孔33的最低位置高出潤滑油工作高度線5毫米。支撐箱體4上還有加油孔旋塞6、加油孔旋塞6帶有通氣孔,安裝底座9和放油孔堵塞10以及在合適高度上安裝潤滑油高度標尺12,潤滑油高度標尺12的中位線與潤滑油工作高度線持平。
開始工作時,外力通過平鍵2驅動主軸1旋轉,繼而通過鍵11驅動工作件7旋轉。動工作件7高速旋轉,工作件7的外緣部位浸沒在潤滑油工作高度線至下,使得支撐箱體4內部的潤滑油飛濺到支撐箱體內部的各個部位。由于加油孔旋塞6帶有通氣孔,確保了到軸承支撐箱體內部氣壓與外部相等,回流孔33的最低處也高于潤滑油工作高度標尺中位線12,即潤滑油工作高度線,當飛濺粘附在主軸1上的潤滑油流經梯形捕捉槽32時,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沿著梯形斜邊35流向梯形底邊34,通過回流孔33流回到軸承支撐箱體內部,實現了長時間工作無磨損、不泄漏的功效。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案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意立,未經張意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3897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加熱水龍頭裝置
- 下一篇:跌倒檢測裝置及乘客輸送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