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抱桿修復校正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32313.1 | 申請日: | 2011-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693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鄂志偉;陳俊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省輸變電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6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修復 校正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線路鐵塔組立安裝的鋼管抱桿上使用的修復工具,具體為抱桿修復校正模具。
背景技術
一般抱桿標準節主桿采用H型鋼桿制造,它的截面四角相對比較薄弱,在抱桿裝卸和運輸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操作不當,造成主桿損傷變形,由于抱桿標準節主桿截面呈H形,往往是四個型邊容易受損,受損處的主桿主要有兩種結構:一是H型鋼桿側邊向內彎曲,另一是H型鋼桿側邊向外彎曲。
現有的修復方式是采用手工操作,即采用將受損部位加熱后用錘敲擊使之恢復原狀的方式,它存在以下問題:當H型鋼桿受損向內彎曲時,由于用錘敲擊的空間限制,修復時手錘不能完全敲擊到所有受損面;當H型鋼桿受損向外彎曲時,修復時向內擊打沒有支承面,不容易掌握敲擊力度,兩種受損結構的修復效果都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修復效果好、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抱桿修復校正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抱桿修復校正模具,具有校正模具本體,模具本體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為平面,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形成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與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分別設有過度面,第二側面與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分別設有過度面,所述第二側面的中部還設有連接千斤頂的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過度面為平面或弧面。
進一步地,所述凸臺的中心設有千斤頂連接孔。
進一步地,所述模具本體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的距離與抱桿的主桿內徑相等。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下述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修復向內彎曲的受損抱桿時,將模具放入抱桿主桿的H形鋼桿槽內,將抱桿受損部位加熱,用千斤頂推進模具,逐漸將受損面擠壓平直,使抱桿受損部位恢復原狀。修復向外彎曲的受損抱桿時,將模具放入H形鋼桿槽內,將受損部位加熱后,用手錘敲擊受損面。由于有模具在內作為支承,可以很容易將受損面錘打平直,使抱桿受損部位恢復原狀,修復效果好,而且修復動力采用千斤頂,使用工具簡單、經濟適用,操作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中:1--模具本體,11--上端面,12--下端面,13--第一側面,14--第二側面,15--過度面,16--千斤頂,17--凸臺,18--千斤頂連接孔,2--抱桿主桿,21-受損部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模具本體1,模具本體1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均為平面,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之間形成第一側面13和第二側面14,第一側面13與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之間分別設有過度面15,第二側面14與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之間分別設有過度面15,上述的過度面15為平面或弧面。第二側面14的中部還設有連接千斤頂16的凸臺17。凸臺17的中心設有千斤頂連接孔18,千斤頂16的連接端放置在千斤頂連接孔18中,使千斤頂16與模具本體1保持連接。
模具本體1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之間的距離與抱桿的主桿內徑相等,使用時,將模具放入抱桿主桿2的H形鋼桿槽內,將抱桿受損部位21加熱,用千斤頂16推進模具本體1,逐漸將受損部位21的受損面擠壓成平直狀態,使抱桿受損部位恢復原狀。修復向外彎曲的受損抱桿時,將模具本體1放入抱桿主桿2的H形鋼桿槽內,將受損部位21加熱后,用手錘敲擊受損面。由于有模具本體1在內作為支承,可以很方便地將受損面錘打平直,使抱桿受損部位恢復原狀,修復效果好,操作也很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省輸變電工程公司,未經湖北省輸變電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323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