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鋼絞線應變測量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213601.2 | 申請日: | 201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098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華;任更鋒;趙艷峰;張治軍;張煥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7/16 | 分類號: | G01B7/16;G01B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絞線 應變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測量相對位移的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鋼絞線應變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鋼絞線是鋼廠用優質碳素結構鋼經過冷加工,再將多根鋼絲經回火和絞捻等加工工藝制備而成,鋼絞線具有塑性好、無接頭、使用方便、強度高等優點,目前廣泛使用在各種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中,例如橋梁、高層樓房、體育場館、機場候機樓、工業廠房、礦山貯倉等建筑物。
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時,為了得到預應力損失、錨具工作性能和張拉工藝質量等方面的重要數據,必須有效而準確地測量鋼絞線的應變值,特別是高效預應力在大跨度建筑結構中的應用,鋼絞線的應變測量變得越來越重要。
目前鋼絞線的應變測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鋼絲上直接貼應變片,但工藝難度大,應變片的報廢率很高,加之局部彎曲和擠壓等影響,測量結果很不理想;另一種方法是在整束鋼絞線上安裝弓形彈簧片,通過室內標定曲線來得到鋼絞線的應變值,但這種弓形應變測量傳感器的最大缺點是線性度差,導致測量誤差比較大,其測量精度不能滿足專業技術規范的要求。
專利號為200320109969.X、發明名稱為《雙懸臂混凝土結構應變測量計》的中國專利,采用應變桿的一端與應變傳感器相聯接、另一端與支座相聯接。這種結構的應變測量計,經過實驗室和橋梁建筑屋的現場測試,證明它具有靈敏度高、易于標定、線性誤差小、長期穩定性好、標距可調、生產成本低、適用范圍廣、抗濕能力強、輸出信號穩定、使用方便等優點,但這種應變測量計,只能測量結構物表面一個方向的應變,而不能直接用來測試鋼絞線的應變。如何將雙懸臂混凝土結構應變測量計用來測量鋼絞線的應變,是鋼絞線應變測試技術領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混凝土應變測量計的缺陷,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安裝方便、穩定性好,測量精度高的鋼絞線應變測量裝置。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左下夾持塊的上端設置有與位移傳感器聯接的左上夾持塊,左下夾持塊上端中心位置和左上夾持塊下端中心位置軸向左右兩側加工有半圓弧錐形孔、左側半圓弧錐形孔與右側半圓弧錐形孔內半圓的半徑為3.1~9.0mm、左側半圓弧錐形孔與右側半圓弧錐形孔側面之間的夾角為60°~150°,右下夾持塊的上端設置有與傳感器支座聯接的右上夾持塊,右下夾持塊上端中心位置和右上夾持塊下端中心位置軸向左右兩側加工有半圓弧錐形孔、左側半圓弧錐形孔與右側半圓弧錐形孔的內半圓的半徑為3.1~9.0mm、左側半圓弧錐形孔與右側半圓弧錐形孔側面之間的夾角為60°~150°,連桿的左端設置在位移傳感器上、右端設置在傳感器支座上,在左下夾持塊的上端和左上夾持塊的下端內圓周上設置有2~5圈夾持齒,右下夾持塊的上端和右上夾持塊的下端內圓周上設置有2~5圈夾持齒,左下夾持塊與左上夾持塊用套裝入彈簧內的螺桿聯接,右下夾持塊與右上夾持塊用套裝入彈簧內的螺桿聯接。
本實用新型的左下夾持塊上端的夾持齒圈數與左上夾持塊下端的夾持齒圈數相同,右下夾持塊上端的夾持齒圈數與右上夾持塊下端的夾持齒圈數、下夾持塊上端的夾持齒圈數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夾持齒的齒高為0.3~1mm,齒尖角α為30°~90°,夾持齒的齒高最佳為0.5mm,齒尖角α最佳為60°。
本實用新型采用左下夾持塊的上端和左上夾持塊的下端內圓周上加工有2~5圈夾持齒,右下夾持塊的上端和右上夾持塊的下端內圓周上加工有2~5圈夾持齒,左下夾持塊與左上夾持塊、右下夾持塊與右上夾持塊用套裝入彈簧內的螺桿聯接,保證了在鋼絞線拉伸過程中夾持的可靠性,避免了夾持塊與鋼絞線間的相對滑移,提高了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左上夾持塊2和左下夾持塊9的聯接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圖1中位移傳感器1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圖1、2、3中,本實施例的鋼絞線應變測量裝置由位移傳感器1、左上夾持塊2、連桿3、傳感器支座4、蝶形螺母5、右下夾持塊6、右上夾持塊7、左下夾持塊9、彈簧10、螺桿11聯接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136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顯微鏡環境下的單纖維拉伸裝置
- 下一篇:一種改進的電陶爐發熱盤固定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