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數字裝置的外部連接器自動插合承座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178512.9 | 申請日: | 2011-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680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國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國梁 |
| 主分類號: | H01R13/629 | 分類號: | H01R13/629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潔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字 裝置 外部 連接器 自動 插合承座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與一種數字裝置的外部連接器自動插合承座有關,更詳而言之,特別是指一種專供承放數字裝置并自動連接系統暨電源傳輸線的新穎結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今所有可攜行數字裝置(如移動電話、數字音樂播放器、PDA、電子書、數字相框、筆記型計算機、平板計算機等)皆系利用外部的一分離式傳輸線(如一般插槽、USB插槽、多點連接埠插槽、1394插槽等各種型式)以作為系統對系統或系統對電源的連接,據以執行預期的數據傳輸、軟件執行或充電等相關動作,而該用以相互連結的系統插槽及傳輸線插頭便可統稱為外部連接器。
雖說此外部連接器的使用方式已被運用多年,且相信所有使用者亦早已習慣如此的操作模式,然而,經長期觀察及驗證發現,除數字裝置自身的質量良莠(包括軟、硬件)、操作使用是否得當及外在環境影響外,該數字裝置最容易受損的部位便是連接器的插槽部位。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則是肇因于使用者不當的拉扯、撞擊及沒有正確對準便強行抽、插所致之,進而造成使用壽命上的極度減損及修復上的困擾與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數字裝置的外部連接器自動插合承座,其主要系利用定位式設計,以供使用者將數字裝置放置于一固定位置,再經簡易的下壓及上掀動作,便可施行最正確的連接及脫離動作,進而消除舊有缺失,更能確保且無限延長連接器的使用壽命。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字裝置的外部連接器自動插合承座,其特點是,其系包括有:
一基座,概成一平板狀,于其端面設有一內凹承槽,并于該承槽處設有一缺口,于底端分別設有一組成對應形態的接耳及一組具有弧形導槽的導塊;
一具有限位墻的升降承板,在相對于基座接耳的對應位置設有接軸,配合彈性件而樞結于基座的承槽處,并通過彈性件形成斜升狀態,在相對于基座導塊部位設有一插頭滑道;
一端部固設有連接插頭的滑桿,樞接于基座的對應導塊處,并令連接插頭恰能伸入升降承板的插頭滑道中,而滑桿于導槽處上、下滑移,該連接插頭系與系統暨電源傳輸線連為一體。
藉上述構件的組成,常態時,升降承板系成斜伸出基座承槽的待命狀態,同時,連接插頭則系內縮于滑道之中;之后,當將數字裝置妥善置放于升降承板上并向基座的承槽壓平后,滑桿將因連動關系而向導槽上方位移,從而令連接插頭隨之向數字裝置的連接插槽伸出并完成自動連接動作;反之,當欲卸除連接狀態,則只須將升降承板向上扳起,此時,滑桿將因對應連動關系而反向位移,且彈性件也會適時協助頂升升降承板,從而令連接插頭隨之內縮并與連接插槽自動脫離而回復原待命狀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2系依圖1所示圖例的組合立體圖。
圖3系依圖1所示圖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4系依圖2所示圖例的局部側面示意圖。
圖5系依圖3所示圖例的動作示意圖。
圖6系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側面示意圖。
圖7系依圖6所示圖例的動作示意圖。
圖8系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際應用范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進一步深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與結構特征,茲配合圖式詳述于后:
首先,申請人必須先行強調,由于各式數字裝置皆具有其特定的形狀、尺寸及獨有的結構配置,故而本實用新型的相關構件及配置也一定是隨之做相應的配合及設計,以便絕對能符合每一不同數字裝置的對應要求,特先述明,謹請鑒察。
請配合參閱圖1、圖2、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圖,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所指自動插合承座10系包括有:
一基座20,概成一平板狀,以便供配合實際使用需求而被組設于任一設備(未示于圖)或任一平面(未示于圖)上,于其端面設有一內凹承槽21,并于該承槽21適處設有一缺口22,之后,于底端分別設有一組成對應形態的接耳23及一組具有弧形導槽24的導塊25;
一具有限位墻31的升降承板30,在相對于基座20接耳23的對應位置設有接軸32,以便配合彈性件33及第一扣環34而樞結于基座20的承槽21處,并利用彈性件33的作用使之形成斜升狀態,之后,在相對于基座20導塊25部位設有一插頭滑道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國梁,未經王國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7851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