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效泥水混合厭氧布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174329.1 | 申請日: | 2011-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898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盧國滿;周震球;徐佳峰;王小黎;裴月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兆盛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事務所 32228 | 代理人: | 聶漢欽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泥水 混合 厭氧布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高效泥水混合厭氧布水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污水處理通常采用好氧或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特別是對一些CODcr在2000mg/L以上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厭氧反應器由于具有高效反應效果、占地面積小、運行成本和投資成本低,而成為污水處理行業中不可替代的處理設施。厭氧反應器是依靠顆粒活性污泥和污染物反應,達到對有機物的降解,因此反應器內污水中污染物與顆粒污泥充分接觸是保證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關鍵,它與其在污水中分布均勻性有很大關系并直接影響處理效果。厭氧反應器對布水系統的布水效果要求很嚴格,具體要求如下:1、使進水在厭氧反應器中均勻分布,并與厭氧顆粒污泥充分混合接觸;2、保證污水進入厭氧反應器后形成穩定的層流式上升水流,進而形成動態穩定的厭氧污泥床;3、方便維護與維修。目前,常用的布水器均是采用單層、點對點式布水方式,布水均勻性較難控制;單純依靠進水量的向上或向下噴射作用,對水流攪動效果不佳,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混合攪拌效果;其次,顆粒污泥為膠性物質,極其容易結團、聚合變大,更是增加了反應器底部“死區”污泥的沉淀性,隨著運行時間的加長,污泥死區也不斷增大,泥水的混合程度也大打折扣,影響了出水凈化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將進水和污泥充分混合、并強化攪拌和傳質效果的高效泥水混合厭氧布水裝置,其布水結構合理、施工方便、造價低。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效泥水混合厭氧布水裝置,圓柱體厭氧反應器底部為錐斗形,在反應器的中央設置有中心進水管,中心進水管從頂部向下延伸至反應器的中下部,中心進水管的末端設置有錐形布水器,錐形布水器的周邊及底面均勻開設有多個孔,在錐形布水器的下方設置有反射板;中心進水管的上部管路上設置有污泥回流管支路,污泥回流管通過污泥回流泵從兩路輸入污泥,一路為外部輸泥管,另一路的抽泥管伸入厭氧反應器的錐斗底部。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中心進水管外部入口管路串聯設置有加壓泵、控制閥與精密管道過濾器,精密管道過濾器為40~150目。
錐形布水器的開孔孔徑為10~20mm,底面與四周周邊開孔個數比例為1.5~3:1,且周邊開孔從上至下均布2~6層。
反射板為兩個閉合錐形組成的,錐角斜度為15~30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污水和污泥分別通過加壓泵和回流泵經管道混合后由錐形布水器噴射而出,使泥水混合強度更均勻,并由于噴射流量大和底部污泥的擾動作用,使反應器內紊流攪動效果顯著,達到良好的攪拌和傳質效果。
2.?采用錐形布水器再配合反射板,泥水不易直接沉積在厭氧反應器底部,增強了泥水混合的穩定性。
3.污泥回流循環系統可使厭氧反應器池底污泥得到充分循環,杜絕了污泥死區,為保持高效生物活性和凈水效果提供了可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布水器側面展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布水器底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厭氧反應器13為圓柱體反應器,其底部為錐斗形,在反應器13的中央設置有中心進水管5,中心進水管5從頂部向下延伸至反應器13的中下部,中心進水管5的末端設置有錐形布水器6,如圖3、圖4所示,錐形布水器6的周邊6-1及底面6-2均勻開設有多個孔,開孔孔徑為10~20mm,底面6-2所開孔14-2與四周周邊6-1所開孔14-1個數比例為1.5~3:1,且周邊6-1開孔14-1從上至下均布2~6層。在錐形布水器6的下方設置有反射板7,反射板由兩個閉合錐形組成的,錐角斜度為15~30度。中心進水管5外部入口管路通過串聯設置的加壓泵2、控制閥3與精密管道過濾器4從外部輸入污水,精密管道過濾器為40~150目;中心進水管5的上部管路上設置有污泥回流管12支路,污泥回流管12的外部管路上設置有污泥回流泵11,污泥回流泵11的入口分為兩路輸入污泥,一路外部輸泥管9來源于其他生化池的污泥,另一路來源于厭氧反應器13自身的沉降污泥,其抽泥管8伸入底部錐斗形污泥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兆盛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兆盛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743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備純凈水和堿化水的凈水器
- 下一篇:一種液體中長時間小供給量釋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