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集裝箱液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146729.1 | 申請日: | 2011-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466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朱洪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博澳森特塑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8/22 | 分類號: | B65D88/22;B65D90/20;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匯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劉淑芬 |
| 地址: | 255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裝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在集裝箱內盛放非危險液體的集裝箱液袋。?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集裝箱液袋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液袋為一層,材料是由聚乙烯材料經過三層共擠吹膜之后,再經過熱合、安裝閥門等工序制造而成。另一種液袋包括兩層或多層,內層材料由一層或多層聚乙烯三層共擠吹膜而成。外層材料是一層聚丙烯編織布經熱切、縫紉、安裝閥門等工序制造而成。這兩種集裝箱液袋均呈扁平狀,對集裝箱側壓力較大,需要鋼制門擋置于集裝箱門上,以抵擋集裝箱液袋灌裝之后的壓力。而且液體貨物在其內部劇烈晃動,容易導致貨物泄漏。?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集裝箱液袋對集裝箱側壓力較大的缺陷,以及解決液體貨物劇烈晃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在灌裝之后能夠呈現并保持立體狀的集裝箱液袋,對集裝箱側壓力較小,不需使用鋼制門擋,而且不會造成內部液體貨物的劇烈晃動。?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集裝箱液袋,包括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和套裝在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內的內層液袋,另有閥門設置在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上,閥門的另一端穿過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與內層液袋的內腔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層液袋包括上層液袋內腔和位于上層液袋內腔下方、上部外壁與上層液袋內腔固定連接在一起的下層液袋內腔,所述上層液袋內腔固定連接處的外壁上設有多個上連通孔,所述的下層液袋內腔固定連接處的外壁上設有多個與上連通孔相對應的下連通孔,所述的上連通孔與下連通孔貼合在一起。?
所述的上連通孔與下連通孔經熱合工藝牢固的貼合為一體。?
采用了上述結構后,該集裝箱液袋可以有效避免內部液體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晃動厲害,并且減少集裝箱液袋對集裝箱側壁的壓力,增加了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層液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上層液袋與下層液袋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集裝箱液袋,包括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1和套裝在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1內的內層液袋2,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1采用耐磨防滲透的聚丙烯編織布材料制成,內層液袋2的材料采用三層共擠的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編織布組合制成,另有閥門3設置在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1上,閥門3的另一端穿過外層聚丙烯編織布框架1與內層液袋2的內腔相連通。所述的內層液袋2包括上層液袋內腔4和位于上層液袋內腔4下方、外壁與上層液袋內腔4固定連接在一起的下層液袋內腔5,所述的上層液袋內腔4與下層液袋內腔5為扁平狀,由內層聚乙烯薄膜和外層聚丙烯編織布組成,所述上層液袋內腔4固定連接處的外壁上設有多個上連通孔6,所述的下層液袋內腔5固定連接處的外壁上設有多個與上連通孔6相對應的下連通孔7,所述的上連通孔6與下連通孔7經熱合工藝貼合在一起,將上層液袋內腔4與下層液袋內腔5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博澳森特塑業有限公司,未經淄博澳森特塑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467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柔軟底步行滑行防滑多用鞋
- 下一篇:防滑落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