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潤滑泵用卸壓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142813.6 | 申請日: | 2011-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079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姚燕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谷(佛山)汽車潤滑系統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23/00 | 分類號: | F16N2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廣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張文雄 |
| 地址: | 528061 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潤滑 泵用卸壓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泵用卸壓裝置,是一種潤滑油分配器的輔助裝置,可用于汽車潤滑系統。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容積式潤滑油分配器以其可靠性高、排油精確、成本低和對潤滑泵及管路系統壓力要求不高而在潤滑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保證容積式潤滑油分配器正常工作,要求潤滑泵運轉結束后,主油路近分油器油壓必須完全卸掉,分油器才能向各潤滑點供油。因此,在這種結構中,油箱內泵出油口處設置有一個卸荷閥,潤滑泵停止運行后,卸壓口自動打開,主管路油液自動流回郵箱,最終使主油路近分油器組處油壓卸掉。市場上常用的卸荷閥,在管路較短且在溫帶地區使用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但是潤滑往往應用粘稠油脂作潤滑介質,且常常面臨長距離管路輸送和高寒環境條件,這種情況下,位于主管路最末端的分油器就會因為主管路卸壓不徹底而無法工作,這就使得容積式潤滑油分配器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受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成本較低、使用方便的潤滑泵用卸壓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達到:
潤滑泵用卸壓裝置,其特征是:包括閥體和回油口接頭,在閥體的底部設有進油口,在閥體的頂端設有內螺紋的開口,回油口接頭設有閥體的內螺紋;回油口接頭設有軸向回油通道,所述軸向回油通道伸入閥體的內腔中,在回油通道內設有彈性結構和浮球,彈性結構和浮球保持常態接觸,在常態情況下浮球封堵住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在閥體的內腔靠近進油口處設有傘形閥,在閥體的內腔壁設有出油回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到: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案是:在閥體與回油口接頭的連接處可以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由耐油橡膠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案是:所述彈性結構可以由壓縮彈簧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案是:由彈性結構與浮球活動連接形成可阻斷油路的密封機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設置在潤滑泵內,由于設置了回油通道,在潤滑泵停止工作時,可以卸掉潤滑泵內的壓力或油路系統內部壓力,因此,能徹底卸壓而不會出現潤滑油滲漏的問題,具有保障潤滑系統正常供油,經久耐用的有益效果。
2、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性能好的優點,而且使用維修方便,適用范圍廣泛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閥體,2-回油口接頭,3-彈性結構,4-進油口,5-出油回路,6-傘型閥,7-回油通道,8-回油出口,9-浮球,10-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1:
圖1和圖2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1。
參照圖1,本實施例包括閥體1和回油口接頭2,在閥體的底部設有進油口4,在閥體1的頂端設有內螺紋的開口,回油口接頭2設有閥體的內螺紋;回油口接頭2設有軸向回油通道7,所述軸向回油通道7伸入閥體1的內腔中,在回油通道7內設有彈性結構3和浮球9,彈性結構3和浮球9保持常態接觸,在常態情況下浮球3封堵住回油通道7;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8;在閥體1的內腔靠近進油口4處設有傘形閥6,在閥體1的內腔壁設有出油回路5。
本實施例中,在閥體1與回油口接頭2的連接處可以設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由耐油橡膠制成。所述閥體1可以外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為直流減速電機。所述彈性結構3可以由壓縮彈簧構成。由彈性結構3與浮球9活動連接形成可阻斷油路的密封機構。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
實際應用時,將本實施例所述的卸壓裝置內置在潤滑泵中,將進油口4連接潤滑泵的出油端口,將回油出口8連接潤滑泵的潤滑油輸入端口。
當潤滑泵開始供油,潤滑油從進油口4進入,推動傘型閥芯6堵住回油口接頭2的軸向回油通道7的進油口,回油通道7的進油口封閉,潤滑油從出油回路5流出,即在潤滑泵的油壓作用下通過出油回路5向潤滑點供油。
當潤滑泵停止工作后,來自進油口4的油壓消失,出油回路5的潤滑油回流,傘型閥6在回油壓力下復位,回油通道7的進油口開啟,回流的潤滑油從回油通道7的進油口進入,通過浮球9擠壓彈性結構3(壓縮彈簧),所述彈性結構3回縮,浮球9離開回油通道7的出油口,使滯留在潤滑泵內的潤滑油從回油出口8排出,完成卸壓。卸壓完成后,浮球9在彈性結構3的作用下會迅速復位,將回油通道再次密封,不會讓空氣進入潤滑系統油路。
其他具體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谷(佛山)汽車潤滑系統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河谷(佛山)汽車潤滑系統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428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圓筒形煤氣柜密封裝置
- 下一篇:一種可調節高度和仰角的電視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