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調溫式灸療儀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135640.5 | 申請日: | 2011-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445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振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振宇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7500 河北省平泉縣***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溫 式灸療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調溫式灸療儀。
背景技術
針灸醫學源于中國,幾千年來不僅對我國人民的健康事業起了重大作用,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如何將針法和灸法有效地結合起來,更好地應用于臨床,一直是針灸醫生所探討的問題。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溫針灸療法是針灸療法中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既需要針刺留針,又須施灸的疾病。晉代皇莆謐《針灸甲乙經》,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都大力提倡針灸并用。其具體操作:在針刺得氣后,將針留在適當的深度,在針柄上置一段長約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針柄上搓捏少許艾絨點燃施灸,直待燃盡,除去灰燼,再將針取出。使艾絨燃燒的熱力可通過針身傳入體內,發揮針和灸的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操作中存在著艾絨燃燒的熱力傳到皮膚的溫度不規范,不均衡,不持久,不易控制,艾煙影響環境,易發生燙傷,且手法操作不方便等問題。隨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以艾為熱源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如:為了避免艾煙影響診室空氣,做了無煙處理,為了操作方便制成艾盒,支架等。但仍未能解決好使針體傳導到針刺穴位皮膚溫度的集中,穩定,均衡,持久的熱源問題,也有利用可見光,紅外線,激光,微波等做發熱源。而溫針灸療法目的在于將熱能,通過針體傳導到穴位皮膚,作用到體內,激發經氣而調整臟腑功能。如何在不違背傳統溫針灸療法的治療原理,又能將針與灸的作用有機結合的方法,目前未見報道。在申請號為86206285中公開的“調溫式針灸儀”采用加熱夾夾住針柄的加熱方式,使用過程中加熱夾與皮膚之見有空閑距離,所以溫度只局限于針柄部位,形式上是在加熱,實際上并沒有有效溫度傳導到皮下,另外加熱夾有一定的重量,夾在針柄上容易導致針灸針的偏斜,從而影響到治療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調溫式灸療儀,該療灸儀既可避免診室空氣的污染,燙傷患者皮膚,又可使熱能沿著針身有效地傳到皮膚作用于體內,且便于操作,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利用低頻脈沖電流使線圈通電后產生的熱效應直接作用于針體上,并可通過調整低頻脈沖電流的大小控制針體溫度,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殼體內設電子電路,殼體上設有開關、指示燈、調溫旋鈕、定時旋鈕和低頻脈沖電流輸出插孔,與輸出插孔配合的導線的另一端是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加熱裝置是由直徑4mm的銅薄壁管外附絕緣膜、絕緣膜上纏繞阻值為50歐姆的康銅絲線圈構成的封閉式套管,通電后套管產生熱效應,套管的長度視針刺入皮膚后所留長度確定。
該新型采用低頻脈沖電流的方法控制熱套管的溫度,把發熱套管通過針體作用在皮膚的溫度,設計為38度至46度可調范圍,治療時間在20分鐘-30分鐘選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溫度穩定、均衡,持久,規范化,保證了針灸作用有效發揮及治療的安全性,且治療中可根據病情隨時摘掉熱套管,實施針刺手法的操作,實現了針和灸的有效結合。操作簡便,安全無副作用,投入小,易于推廣,適于廣大農村基層醫療單位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殼體內設電子電路,殼體上設有開關、指示燈、調溫旋鈕、定時旋鈕和低頻脈沖電流輸出插孔,與輸出插孔配合的導線的另一端是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加熱裝置是由直徑4mm的銅薄壁管外附絕緣膜,絕緣膜上纏繞阻值為50歐姆的康銅絲線圈構成的封閉式套管,通電后套管產生熱效應,套管的長度視針刺入皮膚后所留長度確定。本新型遵循了傳統針灸治療原理,采取封閉式熱套管,輸出低頻脈沖電流,使熱套管線圈通電后產生熱效應,應用時將熱套管套在針體上,使熱能沿著針身有效地傳到皮膚作用到體內,達到治療目的。臨床中實現了熱源穩定,在室溫18度下,熱套管發出的熱力通過針體,傳到針刺穴位皮膚的溫度,可以在38度-46度范圍內選擇,治療時間可在20分鐘-30分鐘選調,治療中可根據病情隨時摘掉熱套管,實施針刺手法的操作,實現了針和灸的有效結合。同時避免診室空氣的污染,患者皮膚的燙傷,便于操作,易于推廣,投入小,適于廣大農村基層醫療單位應用,解決了臨床針與灸有效結合的操作難題,繼承發揚了傳統針灸技術,為弘揚中醫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技術性能:
1、儀器電源:交流220V±10%?50Hz
2、功率消耗:不大于15W
3、外形尺寸:長500mm,寬400mm,高150mm
4、重量:1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振宇,未經楊振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356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鎂基—海水法船用脫硫工藝中噴霧漿料pH值控制系統
- 下一篇:旋轉輪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