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自動駐車驅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133793.6 | 申請日: | 2011-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82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史銘;唐廣清;梁志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63/34 | 分類號: | F16H63/34;F16H37/1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科誠專利事務所 13113 | 代理人: | 張紅衛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自動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變速器制動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自動駐車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變速器行業的不斷發展,變速器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后,電子駐車系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變速器中。現有的電子駐車裝置,其駐車系統主要包括駐車電機、蝸輪蝸桿、駐車推桿、駐車臂、駐車臂軸銷、駐車臂回位扭簧、駐車齒輪組成。在駐車時,駐車電機通過蝸輪蝸桿減速增扭后,將動力傳遞給駐車推桿,駐車推桿推動駐車臂旋轉,使駐車臂與駐車齒輪嚙合,實現駐車功能。解除駐車時,電機反向旋轉,動力通過蝸輪蝸桿后使駐車推桿后退,駐車臂在駐車臂回位扭簧的作用下與駐車齒輪脫離,實現解除駐車,且該系統通過蝸輪蝸桿的自鎖功能防止駐車系統的非正常回位。但該駐車系統,采用帶自鎖的蝸輪蝸桿減速裝置,其傳遞效率低,且在傳遞動力時,蝸桿易磨損,壽命較低;在駐車時,駐車推桿通過錐面推動駐車臂旋轉,在駐車臂上會產生軸向傾翻力矩,使駐車臂在旋轉時發生卡澀,造成駐車不靈活甚者無法駐車,且在駐車時,駐車臂的驅動端離駐車臂旋轉軸較遠,使駐車臂長度較大,占據空間較多,在受到駐車推桿的作用力后駐車臂容易發生變形,如要保證駐車臂的強度、剛度,需要加厚駐車臂,不利于變速器的輕量化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占用空間小、傳動效率高的汽車自動駐車驅動裝置,其在有效的防止駐車臂傾翻力矩產生的同時,使駐車功能更加可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自動駐車驅動裝置,其對駐車臂施加驅動力,使駐車臂與駐車齒輪嚙合實現駐車,包括驅動電機、與驅動電機動力輸出端相連的減速機構、由減速機構驅動的與駐車臂配合相連、對駐車臂施加駐車驅動力的駐車驅動部,所述的駐車驅動部由凸輪、與凸輪配合的從動件及連接設置在從動件與駐車臂之間的施力件組成,所述的凸輪在減速機構輸出的旋轉力帶動下,通過從動件對施力件的頂推使駐車臂與駐車齒輪嚙合。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的凸輪為盤形凸輪,從動件為平底形,且該從動件與駐車臂具有相同的轉軸。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更進一步限定,所述的凸輪具有在駐車臂與駐車齒輪嚙合以實現駐車時、與從動件為平面接觸的接觸面。
具體來講,上述的施力件為彈性元件。
上述的減速機構為齒輪結構。
具體來講,上述的減速機構由減速小齒輪與減速大齒輪組成,所述的減速小齒輪與驅動電機輸出軸固連,與其嚙合相連的減速大齒輪固定設置在位于從動件下方的旋轉軸上,所述的凸輪與減速大齒輪同軸固定在旋轉軸上實現同步旋轉。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上述的減速大齒輪為扇形。
此外,在旋轉軸上固定設有與減速大齒輪同步旋轉的轉角傳感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效果如下:
1、駐車驅動部采用凸輪與從動件相配合的傳動機構,可從根本上防止駐車臂傾翻力矩的產生,使駐車功能更為可靠。
2、凸輪具有在駐車臂與駐車齒輪嚙合以實現駐車時、與從動件為平面接觸的接觸面,在駐車動作發生時,凸輪可通過該平面與從動件結合更加穩定,有效的防止駐車機構的非正常回位。
3、減速機構采用齒輪傳動結構,使機構的傳動效率更高,且齒輪加工制造更易實現,同時,采用齒輪傳動結構,可有效的縮小整體裝置所占空間,使機構布置更加容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與扭臂配合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駐車機構內部部分結構與駐車齒輪結合的位置狀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基礎上增設驅動電機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駐車臂;2、駐車齒輪;3、驅動電機;4、凸輪;5、從動件;6、施力件;7、轉軸;
8、接觸面;9、減速小齒輪;10、減速大齒輪;11、旋轉軸;12、轉角傳感器;13、扭簧。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3379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