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印刷機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133455.2 | 申請日: | 2011-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162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勤甫;趙建中;施偉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飛云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F13/36 | 分類號: | B41F13/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鵬舉 |
| 地址: | 313216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印刷機 滾筒 中心 調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刷機,特別涉及一種印刷機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在單紙紙印刷機中,印刷時三只印刷滾筒-印版滾筒1、橡皮滾筒2、壓印滾筒3,印版滾筒和橡皮滾筒,橡皮滾筒和壓印滾筒之間保持設定的標準中心距,產生適當的印刷壓力,使得印刷過程很好完成。空運轉時,印版滾筒1和橡皮滾筒2的中心距AB應變大,橡皮滾筒2和壓印滾筒3的中心距BC也應變大,這兩個中心距AB、BC的變大通常是由橡皮滾筒2兩端偏心套的方式實施。
在采用偏心套方式使滾筒之間中心距AB、BC變大的方法中,還有一個要求,即印刷時紙張從橡皮滾筒和壓印滾筒之間經過時,為了保證標準的印刷壓力,中心距BC變大的程度應與紙張的厚度變化同步,中心距BC和紙張厚度增加的數據一致。
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采用在橡皮滾筒2兩端套設偏心套3,偏心套3與倒順螺紋連桿4鉸接,來調節中心距BC,這種方法必須打開機器罩殼,而且調整方法需要經驗,操作時間較長,最不利的是調整,需在機器的兩側分別進行,調整麻煩且調節精度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調節方便,效率高,精度高,可在滾筒兩端實現同步調節的印刷機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印刷機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包括機架,氣缸,在機架上上下間隔設有滾筒與支撐軸,滾筒的兩端套有偏心套,支撐軸的兩端固設有主動臂,主動臂與偏心套通過連桿相連,連桿的兩端分別與主動臂、偏心套鉸接,在支撐軸的一端固設有一輔助臂,輔助臂的一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鉸接。
作為優選,連桿與主動臂偏心鉸接。
作為優選,在輔助臂上周向設有多個腰子孔,螺釘穿過腰子孔與主動臂相連。由此可以改變主動臂與輔助臂的連接角度。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在滾筒兩端的偏心套上鉸接相同長度的連桿,用連桿另一端的小偏心鉸接來一次性完成裝配時的微調;在支撐軸上一端的主動臂的外側增加了一輔助臂,輔助臂與主動臂用螺紋連接,相互之間可改變連接角度。
當紙張厚度變化時,松開輔助臂與主動臂的連接螺紋,輔助臂不動,主動臂繞支撐軸中心旋轉一定的角度,使橡皮滾筒與壓印滾筒中心距與紙張厚度的變化一致,再緊固螺紋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印刷機的三只滾筒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各組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輔助臂與主動臂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實施例:一種印刷機滾筒中心距調節裝置,如圖3~5所示,包括機架1,氣缸9,在機架1上上下間隔設有滾筒2與支撐軸3,滾筒2為橡皮滾筒,滾筒2的兩端套有偏心套4,支撐軸3的兩端固設有主動臂5,主動臂5與偏心套4通過連桿6相連,連桿6的兩端分別與主動臂5、偏心套4鉸接,其中,為了實現微調,連桿6與主動臂5偏心鉸接。在支撐軸3的一端固設有一輔助臂7,輔助臂7的一端與氣缸9的活塞桿8鉸接。在輔助臂7上周向設有多個腰子孔10,螺釘11穿過腰子孔10與主動臂5相連。在輔助臂7與主動臂5之間,設置有刻度表12,可以實現精確的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飛云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飛云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1334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