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小口徑擴底式擴孔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20089907.1 | 申請日: | 201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076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宏;吳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宏;吳志剛 |
| 主分類號: | E21B10/32 | 分類號: | E21B10/3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質(zhì) 鉆探 施工 小口徑 擴底式 擴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地質(zhì)鉆探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小口徑擴底式擴孔裝置。
背景技術
地質(zhì)鉆探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有膨脹性能的(縮徑)地層,該地層處理起來相當麻煩且極易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行的解決方法是:使用一個口徑的鉆頭自上而下的鉆進,遇到膨脹的(縮徑)地層時,僅靠優(yōu)質(zhì)沖洗液去抑制膨脹的(縮徑)地層的繼續(xù)膨脹(縮徑),即使使用水泥護壁封孔又因無法形成結構,也往往難以湊效。會使沖洗液難以發(fā)揮作用甚至無法繼續(xù)鉆進。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有膨脹性能的(縮徑)地層,采用現(xiàn)有的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鉆頭無法施工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小口徑擴底式擴孔器。
具體的結構改進技術方案如下:
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小口徑擴底式擴孔器包括圓柱狀的本體,所述本體頂部的軸向設有一軸孔,所述軸孔的底部呈漏斗狀;下部的徑向設有一貫通的刀槽,所述刀槽內(nèi)通過銷軸設有擴孔刀片;工作狀態(tài)時,擴孔刀片的長軸方向的一側鋸齒位于本體外部;所述銷軸的中心位于本體一側,所述銷軸的中心與本體的軸心線之間存在偏心距;所述軸孔的底部與刀槽的頂部相貫通。
所述本體上漏斗狀的軸孔底部設有偏置孔,所述偏置孔的中心線位于本體一側,且與本體的軸心線之間的偏心距為5-10mm。
所述銷軸的中心與本體的軸心線之間的偏心距為5-10mm。
所述擴孔刀片為橢圓形,長軸方向的兩側分別為鋸齒,短軸方向的另兩側分別為直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安全可靠;
2、使用本實用新型,孔徑擴大后再用水泥護壁封孔水泥能夠形成可靠的結構,防止反復;
3、使用該擴孔器后再與通常的處理方法相結合則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節(jié)省治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工作狀態(tài))。
圖2為擴孔刀片全部被(置)壓入刀槽內(nèi)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
參見圖1,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小口徑擴底式擴孔器包括圓柱狀的本體1,本體1頂部的軸向設有一軸向孔,軸向孔的底部呈漏斗狀;下部的徑向開設有一貫通的刀槽5,見圖3,刀槽5內(nèi)通過銷軸2安裝有擴孔刀片3。擴孔刀片3為橢圓形,長軸方向的兩側分別為鋸齒,短軸方向的另兩側分別為直邊;工作狀態(tài)時,擴孔刀片的長軸方向的一側鋸齒位于本體外部,見圖1。銷軸2的中心位于本體1一側,銷軸2的中心與本體1的軸心線之間存在偏心距,偏心距為5mm。本體上漏斗狀的軸孔的底部與刀槽的頂部相貫通,軸孔底部為偏置孔,偏置孔的中心線與本體的軸心線之間的偏心距為5mm。
當遇到地層發(fā)生膨脹(縮徑)后,換用該地質(zhì)鉆探施工用小口徑擴底式擴孔器下入鉆孔內(nèi),到達膨脹(縮徑)的地層位置后,打開泥漿泵,水流從該機構的本體1上的偏置孔4沖向偏置的擴孔刀片3的鋸齒上,使擴孔刀片3發(fā)生角度的偏轉即該機構旋轉時的外徑因此而擴大,壓向側面巖層。開動鉆機,因鉆桿旋轉便使鉆孔形成了擴大的孔徑,這時或原位置繼續(xù)擴大鉆孔直徑或使用小規(guī)程向下部擴孔。以上工作完成后,關閉水泵提出鉆桿,又因擴孔刀片3只用一個銷軸2與本體相連,遇有阻力時擴孔刀片3會被壓入到本體1的刀槽5內(nèi),保障了該機構能夠順利的提出鉆孔,見圖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宏;吳志剛,未經(jīng)趙宏;吳志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899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