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85540.6 | 申請日: | 201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060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偉;高書寶;吳丹;張慧峰;張雨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D11/04 | 分類號: | B01D11/04;C01B35/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崔立增 |
| 地址: | 30019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回 流管 混合 澄清 | ||
1.一種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雙混合室和澄清室(3),雙混合室與澄清室(3)連通并由回流管連接,雙混合室外形呈圓筒狀,內部由兩塊溢流擋板將其分為大小完全相同的前混合室(1)和后混合室(2);澄清室(3)呈長方體形狀,水平放置并與雙混合室臨接,澄清室(3)前端壁與后混合室(2)壁面連接部位的上部設有柵網欄板(8),柵網欄板(8)將澄清室(3)與后混合室(2)隔開并使兩者連通;澄清室(2)內部設置兩條回流管,從澄清室(3)下底引出并與混合室連接,萃取相回流管(18)從澄清室(3)底部引出通入到后混合室(2?)內,萃余相回流管(19)從澄清室(3)底部引出通入到前混合室(1)內;前混合室(1)內和后混合室(2)內分別有攪拌器,前混合室(1)內攪拌器轉速大于后混合室(2)內攪拌器的轉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雙混合室內部的兩塊溢流擋板平行設置,前混合室(1)一側的溢流擋板為上溢流擋板(6),上溢流擋板(6)與雙混合室上蓋之間有溢流通道;后混合室(2)一側的溢流擋板為下溢流擋板(7),下溢流擋板(7)與雙混合室下底之間有溢流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澄清室(3)的高度是混合室高度的0.5~0.8倍,澄清室(3)的長度是混合室直徑的1.5~2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柵網欄板(8)的長度為澄清室(3)前端壁與后混合室(2)壁面連接部位長度的一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在后混合室(2)的底部裝有柵網欄板(1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萃取相回流管(18)伸入澄清室(3)內的端頂部為漏斗狀結構,萃取相回流管(16)在澄清室(3)底部外側處設有可調節萃取相回流管(18)端頂部高度的螺旋旋鈕(1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澄清室(3)內設置兩個溢流擋板,前部靠近柵網欄板處設置下溢流擋板(9),下溢流擋板(9)與澄清室(3)下底之間有溢流通道,澄清室(3)后部靠近后端壁處有上溢流擋板(10)上溢流擋板與澄清室上蓋之間有溢流通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前混合室(1)內的攪拌器為高速攪拌器(4),后混合室(2)內的攪拌器為低速攪拌器(5),后混合室(2)內的低速攪拌器(5)的轉速為前混合室(1)內的高速攪拌器(4)轉速的5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回流管的雙混合室混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澄清室(3)為透明結構,澄清器(3)和雙混合室由保溫帶(11)纏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未經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8554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攝像裝置與信號處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立體內窺鏡的可調圖像傳感器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