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儲水保肥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77905.0 | 申請日: | 2011-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195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呂孝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呂孝明 |
| 主分類號: | A01C23/04 | 分類號: | A01C2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3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儲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儲水保肥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能適用與多種盆體栽培形式的儲水保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適于美化環境的需要,農業科學試驗,家庭以及公共場所的需求,花卉、盆栽等多種種植越來越多。由于人們因工作或日常瑣事繁忙,而不能及時對自己所種植的花卉、盆栽進行澆灌和施肥,導致花卉、盆栽的枯萎及死亡。目前大多數花卉、盆栽種植用的花盆,底部設有通孔,在澆灌時容易造成肥水的嚴重流失,并且很容易造成環境的污染。如中國專利200920290072.9公布的“新型節水節肥植物栽培器”,其結構復雜,造價較高,收集器內的水肥液體不能自然循環,不利于植物吸取,會造成水肥液體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儲水保肥裝置,解決花卉盆栽等多種植物在無人澆灌情況下植株因缺水難以存活的問題;同時能自然收儲雨水,保肥循環利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儲水保肥裝置,包括收集器,以及與收集器相適配的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蓋體上部呈凹形,形成儲水槽;所述的收集器內設有固定支架套接的導管;導管通過蓋體上設置的通孔延伸出蓋體,導管置于收集器內的導管部分裝有細沙,導管延伸出蓋體部分的表面均布導孔。所述的收集器內設有2條以上加強筋。?
所述的收集器內還設有刻度線。?
所述的收集器、蓋體、固定支架、導管為PVC材料制成。?
所述的收集器的長度為5~20厘米。?
所述的導管的長度為4~18厘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在收集器中設置導管,可以有效地將收集器中的水和肥料通過自然循環提供給植物根系,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需要,導管位于收集器內的部分裝有細沙可以有效地輸出水分。其結構簡單、造價較低,收集器內的水肥液體不易浪費和造成污染,可被植物充分利用,保證植株的生長。特別適合運用到屋頂綠化中,能自然收集雨水,解決在無人澆灌情況下植株因缺水難以存活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收集器、2.蓋體、3.固定支架、4.導管、5.導孔、6.細沙、7.加強筋、8.花盆、9.植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儲水保肥裝置,包括收集器1,以及與收集器1相適配的蓋體2,所述的蓋體2上部呈凹形,形成儲水槽,以便于澆灌的水通過蓋體2流入到收集器1中,所述的收集器1內設有固定支架3套接的導管4;導管4并通過蓋體2上設置的通孔延伸出蓋體2,導管4置于收集器1內的導管部分裝有細沙6,導管4延伸出蓋體2的部分表面均布導孔5。所述的收集器1內設有四條加強筋7。所述的收集器1內還設有刻度線。所述的收集器1、蓋體2、固定支架3、導管4為PVC材料制成。所述的收集器1的長度為5~20厘米。所述的導管4的長度為4~18厘米。?
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儲水保肥裝置可單獨與單個花盆8使用,儲水保肥裝置延伸至蓋體的導管部分與花盆8的露孔相對應,對植物9提供水分和肥料。?
實施例3,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儲水保肥裝置可多個安放在花盆8中使用,儲水保肥裝置延伸至蓋體的導管部分為花盆8內種植的植物9提供水分和肥料。?
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將收集器中的水和肥料通過自然循環提供給植物根系,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需要,導管位于收集器內的部分裝有細沙可以有效地輸出水分。其結構簡單、造價較低,收集器內的水肥液體不易浪費和造成污染,可被植物充分利用,保證植株的生長。特別適合運用到屋頂綠化中,能自然收集雨水,解決在無人澆灌情況下植株因缺水難以存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呂孝明,未經呂孝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779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