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輥加熱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70924.0 | 申請日: | 2011-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671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徐均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群英針織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6/14 | 分類號: | H05B6/14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11 江蘇省蘇州市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熱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加熱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輥加熱機構。
背景技術
加熱輥在輕工產品和紡織產品乃至化工醫藥產品的生產中廣泛使用,以紡織產品為例,在印染、后整理、印花、壓花、噴花、刷花、刷條、梳毛、燙光和對毛絨織物的吹毛過程中均需使用到加熱輥。已有技術中的加熱輥的加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采用蒸氣加熱;二是利用油加熱;三是使用電熱絲加熱。就蒸氣加熱和油加熱而言,熱能由另行配備的蒸氣爐和加熱油爐提供,存在的欠缺是難以保障加熱輥表面溫度的均勻性并且溫度難以控制,加熱成本高而有失經濟性。電熱絲加熱同樣難以保證溫度的均勻性,并且啟用時需預熱足夠長的時間,而在結束加熱時,又需要較長的冷卻時間,于是為了避免浪費能源,在停止電加熱之前,往往仍需使加熱輥持續工作,待加熱輥冷卻后再使加熱輥停止工作,然而由于停止了電加熱,因此加熱輥的溫度徐緩降低,使產品的加熱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于是在節約能源與保障產品質量之間產生了難以平衡的矛盾。
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改進,為此,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嘗試,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在啟用之前無需等待漫長的預熱時間,在停用時同樣無需等待冗長的冷卻時間而藉以體現節約能源和確保被加熱的產品質量的輥加熱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輥加熱機構,包括材質為鐵的加熱輥輥體和用于對加熱輥輥體提供熱能的熱能供給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熱能供給裝置包括一支架、復數個瓦板和與瓦板的數量相等的電磁線圈,瓦板插嵌在支架上,并且與所述的加熱輥輥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相對應,電磁線圈與瓦板的背對加熱輥輥體的一側相接觸。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支架朝向所述加熱輥輥體的一側的長度方向的上部和下部各構成有一瓦板插嵌槽,所述的瓦板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各構成有一插嵌肋,插嵌肋與瓦板插嵌槽插配,所述的瓦板為陶瓷瓦板。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電磁線圈包括電磁線和一組磁鐵塊,電磁線盤繞成與所述的瓦板相貼合的板狀體,并且電磁線的一對引出接頭與電源電路連接,一組磁鐵塊彼此間隔地結合在電磁線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電磁線以漸開線的形式盤繞成板狀體,并且由絕緣樹脂粘結為一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磁鐵塊為鐵氧體,以粘固方式結合在所述的電磁線上,并且圍繞電磁線呈輻射狀間隔分布。
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瓦板與所述加熱輥輥體之間的間距為13-17㎜。
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瓦板與所述加熱輥輥體之間的間距為14-16㎜。
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瓦板與所述加熱輥輥體之間的間距為15㎜。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使用了電磁線圈,因而在加熱輥輥體啟用時無需花費冗長的預熱時間,在加熱輥輥體停止工作時也無需等待冷卻,從而既可體現節能,又可保障被加熱的產品的加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熱能供給裝置的結構圖。
圖3為圖1的橫截面示意圖暨應用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氣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請見圖1至圖4,給出了一材質為鐵的加熱輥輥體1,如果加熱輥輥體1的材質為鋁或銅,則不適用于本實用新型方案。一熱能供給裝置2配置在加熱輥輥體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該熱能供給裝置2包括一支架21、復數個瓦板22和與瓦板22的數量相等的電磁線圈23,支架21朝向加熱輥輥體1的一側是開口的,并且在該側的上部和下部各構成有(開設有)一瓦板插嵌槽211,在瓦板22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圖1所示的上側和下側)各構成有一插嵌肋221,插嵌肋221與瓦板插嵌槽211插配。瓦板22采用陶瓷制作,瓦板22的凹腔222朝向加熱輥輥體1,并且優選地與加熱輥輥體1之間保持13-17㎜的距離,較好地,保持14-16㎜的距離,更好地,保持15㎜的距離,本實施例即為15㎜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群英針織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常熟市群英針織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709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