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061510.1 | 申請日: | 2011-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023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正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正春;高鴻遠 |
| 主分類號: | F25B30/02 | 分類號: | F25B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張碩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溫 冷熱 節能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冷媒進行制熱與制冷的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工業與商業等產業中已采用冷熱回收交換設備,以利用冷媒進行制冷與制熱。一般冷熱回收交換設備主要由壓縮機壓送出高壓高溫氣態冷媒,再通過冷凝器進行熱交換帶走潛熱量,而相對于冷凝器的進出水進行制熱,以提高出水溫度成為熱水。同時氣態冷媒發生相態變化成為高壓高溫液態冷媒,并且繼續降溫至過冷卻狀態。
隨即液態冷媒經由膨脹閥,而通過蒸發器進行制冷作用,使液態冷媒吸收蒸發器的進出水(或相對空間氣流)的熱量,以降低出水溫度成為冷水或冰水。同時液態冷媒蒸發成氣態,而被壓縮機吸入及往外壓送。
現今冷熱回收交換設備雖然能夠兼具熱水機與冰水機或空調機功能,并且節省能源。但是其壓縮機與冷凝器于使用R22或R-134a冷媒狀態下,因為冷媒本身壓力不足,及冷凝器熱交換結構因素,以致冷凝器的熱交換出水溫度未達理想,而相對影響冷熱回收節能功效,因此急待進一步創作改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是提供一種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該熱泵設備以壓縮機壓送出R-134a冷媒混合R245冷媒或R407C冷媒,冷媒壓力為24~30kg/cm2G,溫度為攝氏80~125度,冷凝器的熱交換出水溫度為攝氏45~98度,而且冷媒依序經由第二管路、膨脹閥、第三管路及蒸發器,以對蒸發器的冷介質進行制冷;使本實用新型的熱泵設備能夠更提高冷熱雙效節能效率,兼具熱水機、冰水機與空調機功能,并且增進使用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包含有一壓縮機壓送出R134a冷媒混合R245冷媒或R407C冷媒,以依序通過第一管路、冷凝器、第二管路、膨脹閥、第三管路及蒸發器,再經由第四管路吸送入壓縮機;第一管路內的冷媒壓力為24~30kg/cm2G,溫度為攝氏80~125度,以通過冷凝器進行制熱,使冷凝器的熱交換出水溫度為攝氏45~98度;冷媒依序經由第二管路、膨脹閥、第三管路及蒸發器,以對蒸發器的冷介質進行制冷。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管路內的冷媒壓力為26~28kg/cm2G,溫度為攝氏90~110度。又,該蒸發器可設為冰水機或空調機。
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熱泵設備以壓縮機壓送出R-134a冷媒混合R245冷媒或R407C冷媒,冷媒壓力為24~30kg/cm2G,溫度為攝氏80~125度,冷凝器的熱交換出水溫度為攝氏45~98度,而且冷媒依序經由第二管路、膨脹閥、第三管路及蒸發器,以對蒸發器的冷介質進行制冷;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熱泵設備能夠更提高冷熱雙效節能效率,兼具熱水機、冰水機與空調機功能,并且增進使用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系統配置圖。
圖2為如圖1較佳實施例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系統方塊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系統配置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壓縮機
2?第一管路
3?冷凝器
4?第二管路
5?膨脹閥
6?第三管路
7?蒸發器
8?第四管路
9?熱介質
10?冷介質
11?蒸發器
12?冷介質
13?風扇。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出可行實施例,并且配合附圖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的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主要作為工業用、商業用及住宅用冷熱回收交換設備,以兼具熱水機、冰水機或空調機功能。如圖中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溫冷熱雙效節能熱泵設備包含有一壓縮機1壓送出R-134a冷媒混合R245冷媒或R407C冷媒,以依序通過第一管路2、冷凝器3、第二管路4、膨脹閥5、第三管路6及蒸發器7,再經由第四管路8吸送入壓縮機1,以繼續循環往外壓送及回收吸入。在圖示的較佳實施例中,將冷凝器3設為熱水機,而蒸發器7則設為冰水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正春;高鴻遠,未經李正春;高鴻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615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