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引擎潤滑油路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53590.6 | 申請日: | 2011-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341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柏宇;周裕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04 | 分類號: | F01M1/04;F01M1/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義興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新***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擎 潤滑 油路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油路結構,尤指一種適用于機車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
背景技術
參考圖1,為習知引擎潤滑油路示意圖。引擎主要由汽缸頭10、汽缸體11、曲軸箱12結合而成,曲軸箱12又是由曲軸箱左半部121、與曲軸箱右半部122共同構成。習知強制氣冷引擎會配置一風扇13位于引擎曲軸箱右半部122,經由導風罩將冷卻空氣導引至汽缸體11與汽缸頭10,藉此將引擎熱量帶走。然而,因冷卻氣流方向的原因,位于靠近傳動鏈條14一側即引擎左側的散熱效果最差。
另一方面,機油泵15的配置大多位于圖式中引擎右曲軸箱122的機油泵室151內,也就是遠離傳動鏈條腔室141的一側,故潤滑油的油道路徑通常偏重設計在引擎右半側。潤滑油從機油泵室流至汽缸體11右側的螺栓通道,最后導至凸輪機構室101以潤滑凸輪機構102。
參考圖2至圖4,分別為習知右曲軸箱體的側視圖與頂視圖、及習知汽缸體底視圖。由圖3可看出右曲軸箱體頂部設有兩螺栓孔17A,17B,由圖4可看出汽缸體貫設有四螺栓孔18A,18B,19A,19B、以及一汽缸體鏈條子室20,其中靠近汽缸體鏈條子室20的螺栓孔19A,19B稱近端螺栓通道,而遠離汽缸體鏈條子室20的螺栓孔18A,18B稱遠程螺栓通道。當曲軸箱與汽缸體11結合時,右曲軸箱體的螺栓孔17A,17B對應至汽缸體的螺栓孔18A,18B。
習知潤滑油路徑如下述:從機油泵室151經一內部通道21到頂部開口16,再透過凹設于汽缸體11底部的凹槽161進入螺栓孔18A(汽缸體遠程螺栓通道)。由于潤滑油同時也扮演冷卻流體的角色,因此潤滑油對汽缸體11、汽缸頭10的冷卻效果也有左右不均的現象。
綜合上述,習知引擎存在有散熱不均勻、導致熱膨脹量不均情形,降低了活塞與活塞環相對于汽缸體的密合性,嚴重影響引擎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引擎潤滑油路結構,以能改善汽缸體散熱不均勻的現象。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包括一汽缸頭、一汽缸體、及一曲軸箱。上述汽缸體于頂部結合于汽缸頭、于底部結合于曲軸箱,并包括有一汽缸體鏈條子室、一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及一汽缸體遠程螺栓通道,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是指較靠近汽缸體鏈條子室者而言。
上述曲軸箱包括一曲軸箱左半部、與一曲軸箱右半部。曲軸箱左半部包括有一曲軸箱鏈條子室、一曲軸箱近端螺栓通道,曲軸箱右半部包括有一曲軸箱遠程螺栓通道、一內部通道、及一機油泵室。內部通道溝通曲軸箱遠程螺栓通道與機油泵室,曲軸箱近端螺栓通道系指較靠近曲軸箱鏈條子室者而言。
上述曲軸箱鏈條子室連通于汽缸體鏈條子室,曲軸箱近端螺栓通道連通于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曲軸箱遠程螺栓通道連通于汽缸體遠程螺栓通道。
引擎潤滑油路結構還包括一供油通道,是分別連通機油泵室與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藉此可讓汽缸體遠程、及近端螺栓通道同時接受潤滑油的冷卻,達到汽缸體冷卻平衡的目的。
上述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可包括有相隔設置的二子通道。此外,汽缸體可于底部凹設有一汽缸體底部凹槽,二子通道透過汽缸體底部凹槽相連接。上述汽缸體亦可于其頂部包括有一第一汽缸體頂部凹槽,二子通道透過第一汽缸體頂部凹槽相連通。上述特征皆能讓汽缸體冷卻效果更為平均。
汽缸體可于其頂部再包括有一第二汽缸體頂部凹槽,該第二汽缸體頂部凹槽分別連通汽缸體遠程螺栓通道與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藉此讓潤滑油能行經一循環路徑。
上述供油通道可包括曲軸箱右半部的內部通道、及一互連通道,互連通道是由內部通道分岔出并延伸至曲軸箱左半部。利用此種設計,可讓整個油路都屬于內埋式油路。
另一種設計選擇,供油通道可為一外接實體管線,外接實體管線例如為一軟管。
上述汽缸體底部可更凹設有一汽缸體底部凹槽,是溝通互連通道與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潤滑油源的潤滑油透過一供油通道而導引至汽缸體遠程螺栓通道,使引擎左右兩半部皆獲得適當冷卻,因此汽缸體左右半部皆可獲得潤滑油的冷卻,提升引擎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習知引擎潤滑油路示意圖。
圖2是習知右曲軸箱體的側視圖。
圖3是習知右曲軸箱體的頂視圖。
圖4是習知汽缸體底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引擎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引擎潤滑油路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右曲軸箱體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535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柴油機排氣消聲器
- 下一篇:高轉速驅動用工業汽輪機的低壓末級葉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