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涂層打磨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44117.1 | 申請日: | 2011-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880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玉兵;吳成明;回金楷;陳偉;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19/22 | 分類號: | B24B19/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7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涂層 打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身涂裝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功能多樣,使用方便,打磨質量較好的涂層打磨器。?
背景技術
汽車制造過程中,為防止銹蝕,美化外觀,汽車車體涂裝是重要環節,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1670334A的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車體涂裝方法,在外板部、內板部和內板部與外板部間邊界部電泳涂膜層上形成疊層涂膜,對外板部以4涂敷1烘焙涂裝,在電泳涂膜層涂裝N7~N9.5白系中涂層涂料,在其上以濕碰濕涂裝N7~N9.5白系色底涂料,在其上以濕碰濕涂裝含光亮性顏料的含光亮材料基底涂料,再在其上以濕碰濕涂裝透明涂料后燒結固化;對內板部和邊界部實施在外板部涂裝白系中涂層涂料前,在內板部和邊界部涂裝白系中涂層涂料工序,和在外板部涂裝白系色底涂料前在內板部和邊界部涂裝白系色底涂料工序的至少一工序后,實施在外板部涂裝透明涂料前在內板部和邊界部涂裝相當在透明涂料中含光亮性顏料的涂料的含光亮材料透明涂料工序,燒結外板部疊層涂膜同時燒結內板部和邊界部疊層涂膜。汽車車體涂裝過程中,由于涂裝環境、工藝設備等原因,在涂裝底漆、中涂、面漆涂裝過程均會出現顆粒等缺陷,影響涂層質量;為使涂層質量達到要求,就必須對涂裝缺陷進行打磨處理;目前常用的打磨工具有形狀為矩形的打磨塊、形狀為圓柱形的打磨柱等多種,分別用于對汽車車體不同部位的涂裝缺陷進行打磨;這些打磨工具的不足之處是:對汽車車體不同部位涂裝缺陷的打磨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打磨工具,攜帶和更換打磨工具不夠方便;且對凹槽的棱角、圓弧等部位不易打磨,打磨處理后的涂層質量不夠理想;因此,設計一種功能多樣,使用方便,打磨質量較好的涂層打磨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的涂層打磨器對汽車車體不同部位涂裝缺陷的打磨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打磨工具,攜帶和更換打磨工具不夠方便;且對凹槽的棱角、圓弧等部位不易打磨,打磨處理后的涂層質量不夠理想的不足,提供一種功能多樣,使用方便,打磨質量較好的涂層打磨器。?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涂層打磨器,包括打磨塊、打磨柱;所述的打磨柱與打磨塊固定連接。該涂層打磨器將打磨塊與打磨柱固定連接成一體,功能多樣,在對汽車車體不同部位涂層涂裝缺陷的打磨過程中,不需要攜帶和更換多種打磨工具,使用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的打磨塊形狀為矩形;所述的打磨柱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的打磨柱位于打磨塊一端端面的中部,并與打磨塊端面垂直。握持涂層打磨器用打磨柱對汽車車體孔部的涂裝缺陷進行打磨操作時,用力較均衡。?
作為優選,所述的打磨塊設有平面打磨部,所述的平面打磨部有二個,分別位于打磨塊的二個相對端面,并與打磨柱所在端面相鄰。能方便地打磨汽車車體上的平面涂裝缺陷。?
作為優選,所述的打磨塊設有棱角凹槽打磨部,所述的棱角凹槽打磨部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所述的棱角凹槽打磨部位于與打磨柱、平面打磨部所在端面相鄰的端面。能方便地打磨汽車車體上具有棱角的凹槽的涂裝缺陷,且打磨質量較好。?
作為優選,所述的打磨塊設有弧形凹槽打磨部,所述的弧形凹槽打磨部截面形狀為弧形;所述的弧形凹槽打磨部位于與打磨柱、平面打磨部所在端面相鄰的端面。能方便地打磨汽車車體上弧形凹槽的涂裝缺陷,且打磨質量較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涂層打磨器將打磨塊與打磨柱固定連接成一體,功能多樣,在對汽車車體不同部位涂層涂裝缺陷的打磨過程中,不需要攜帶和更換多種打磨工具,使用方便。打磨柱位于打磨塊端面的中部,用手握持涂層打磨器用打磨柱對汽車車體孔部的涂裝缺陷進行打磨操作時,用力較均衡。平面打磨部、棱角凹槽打磨部、弧形凹槽打磨部分別能方便地打磨汽車車體上的平面涂裝缺陷、具有棱角的凹槽的涂裝缺陷、弧形凹槽的涂裝缺陷,且打磨質量較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打磨柱-1、打磨塊-2、平面打磨部-3、棱角凹槽打磨部-4、弧形凹槽打磨部-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441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陶瓷坩堝組件及其接板裝置
- 下一篇:一種遠熒光粉的LED封裝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