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收縮密接復合輸送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41333.0 | 申請日: | 2011-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828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連胡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優派普環??萍加邢薰?/a> |
| 主分類號: | F16L57/02 | 分類號: | F16L57/02;F16L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收縮 復合 輸送 | ||
技術領域
一種收縮密接復合輸送管,尤指制作簡易且具較強抗壓強度的收縮密接復合輸送管。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進步工業發達,在許多地域被開發利用的同時,卻也間接影響水土保持等問題,因此排水設施已成為一維護地域安全的重要環節,然而為了不影響環境外觀大多數用以排水的輸送管被埋設于地面下使用,此時輸送管則必須承受來自上方地面的壓力,由于輸送管是一外表呈平滑狀的中空狀的管體,因此抗壓強度較薄弱,經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便因所承受的壓力過大而造成管壁產生細微裂縫,上述的細微裂縫于長時間承受來自管壁上方地面的壓力,便會使輸送管產生破損,而讓流經管內的水源滲出管外,且該滲出管外的水源在日積月累下易使輸送管周緣的土石產生松動,而造成路面坍方影響安全。
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的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發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設置于輸送管外壁的外螺旋管,使該輸送管具有較佳的緩沖力,進而增強該輸送管的抗壓強度并延長輸送管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使較大面積的平板螺谷冷卻收縮壓合于內圓管,藉此使平板螺谷大面積地與內圓管外部相互緊密接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收縮密接復合輸送管,該輸送管預制有內圓管,內圓管外部在常溫狀態下以熱押形成有外螺旋管,該外螺旋管有一螺旋本體及位于凹底的平板螺谷,該平板螺谷緊壓于內圓管外部,形成雙管復合壓密接合的輸送管。
實施時,外螺旋管的螺旋本體呈ㄇ形,與內圓管間形成有一矩形空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收縮密接復合輸送管其外螺旋管與內圓管間連續形成的矩形空間會形成一緩沖空間,分散來自輸送管上方的壓力,使該輸送管具有較佳的抗壓強度,以避免內圓管因直接受到來自上方的壓力而產生裂縫,進而延長該輸送管的整體使用壽命,以減少因輸送管壽命較短而必須時常維修施工等困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A部位的局部立體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制造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內圓管;2-外螺旋管;21-螺旋本體;22-平板螺谷;23-矩形空間;3-單螺桿押出機;31-模具;4-冷卻槽。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包含有內圓管1以及外螺旋管2,其中:
該內圓管1為平滑狀,該外螺旋管2形成于內圓管1外壁,該外螺旋管2連續形成有螺旋本體21以及平板螺谷22,并于該外螺旋管2的螺旋本體21與內圓管1間形成有矩形空間23。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在制作時,將預先制成且呈常溫狀態的內圓管1由單螺桿押出機3一側放入,使內圓管1通過單螺桿押出機3,并使單螺桿押出機3將熱熔的料件連續押出,并通過模具31將塑料在內圓管1外表面塑出形成外螺旋管2,并于外螺旋管2成形于內圓管1外壁后,使其通過冷卻槽4,并通過冷卻槽4產生冷縮的作用,以使外螺旋管2收縮并密合于內圓管1外表。
綜上所述,由于本實用新型在制作時使預先制成且呈常溫狀態外螺旋管2成形于內圓管1外壁后,通過冷卻槽4使外螺旋管2產生冷縮,進而使外螺旋管2緊密的與內圓管1結合,因此于為具有加工過程簡易等優勢。
再者,由于該外螺旋管2為具有較大面積的平板螺谷22,因此當內圓管1與外螺旋管2結合時,該較大面積的平板螺谷22為會與內圓管1產生一較大面積的接合面,進而使外螺旋管2更加牢固地形結合于內圓管1外壁,且當外螺旋管2結合成形于內圓管1外壁后,該外螺旋管2的螺旋本體21內側與內圓管1外壁間產生一矩形空間23,因此當該輸送管被埋設于地面下使用時,上述外螺旋管2與內圓管1間連續形成的矩形空間23會形成一緩沖空間,分散來自輸送管上方的壓力,使該輸送管具有較佳的抗壓強度,以避免內圓管1因直接受到來自上方的壓力而產生裂縫,進而延長該輸送管的整體使用壽命,以減少因輸送管壽命較短而必須時常維修施工等困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優派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臺灣優派普環??萍加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413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