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026593.0 | 申請日: | 2011-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819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茂森;洪林;朱燕生;符濤濤;宋永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茂森;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5F15/10 | 分類號: | E05F15/10;E05F15/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210094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繞線式 門窗 開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生活中的門窗開閉器,特別是一種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門窗開閉器主要是針對天窗、懸窗等,涉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門窗的開閉器很少。即便是針對常用的窗的門窗開閉器,其多數采用蝸輪蝸桿、液壓、鏈條等復雜結構,體積笨重且破壞門窗美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包括智能控制裝置和機械執行部分兩部分,所述智能控制裝置包括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和電機驅動模塊,傳感器模塊檢測外界的信號,將檢測到的信號傳輸給微處理器,最終由微處理器通過電機驅動模塊控制機械執行部分運動。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1)執行部分中使用繞線結構,繞線裝置在電機經減速器帶動下轉動,實現繞線的收放,達到開閉門窗的作用,結構簡單緊湊;2)傳感器模塊中的傳感器為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紅外傳感或凝露傳感器,在開始下雨或其它需開閉門窗的外部情況下,能自動開關門窗,防止雨打在門窗內或其它不良事件發生;3)利用繞線結構設計的門窗開閉器,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實用方便,易于安裝或改造現有門窗,且對門窗空間視覺影響小等優點。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智能控制部分原理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中橋電路。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中整體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能繞線式門窗開閉器,包括智能控制裝置和機械執行部分兩部分,所述智能控制裝置包括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和電機驅動模塊,傳感器模塊檢測外界的信號,將檢測到的信號傳輸給微處理器,最終由微處理器通過電機驅動模塊控制機械執行部分運動。
機械執行部分包括外殼1、電機2、減速器3、繞線裝置4,電機2與減速器3位于外殼1,繞線裝置4位于外殼1的前端,其中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減速器3帶動繞線裝置4轉動繞線,繞線裝置4中的線與門窗相連,繞線裝置4轉動時,可實現門窗的開閉。
所述傳感器模塊中的傳感器為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紅外傳感或凝露傳感器。上述繞線裝置4中線的材質為便于纏繞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
具體而言,機械執行部分包括:外殼、電機、減速器、繞線裝置。電機、減速器固定在外殼內部,減速器安裝在電機軸上;繞線裝置與減速器輸出軸配合,繞線裝置上纏有細線,線的強度足以拉動門窗,線的活動端固定門窗邊沿,線的材質可選用便于纏繞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電機轉動,通過減速器、繞線裝置帶動細線,使得門窗開啟或關閉。
智能控制部分包括: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電機驅動模塊;傳感器模塊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的輸入端口相連接,微處理器的輸出端與電機驅動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接。
所述的電機驅動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橋電路,其中:微處理器的兩個輸出引腳與橋電路的兩個輸入端相連,橋電路的輸出端與電機相連。所述的傳感器模塊的輸出信號通過處理后與微處理器輸入引腳相連。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結合圖3、圖4,本實用新型是由雨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電機驅動模塊、電機、減速器、繞線裝置等部件順序組成。該裝置包括機械執行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機械執行部分包括:外殼、電機、減速器、繞線裝置等。電機、減速器固定在外殼內部,減速器安裝在電機軸上;繞線裝置與減速器輸出軸配合,繞線裝置上纏有細線,線的強度足以拉動門窗,線的活動端固定門窗邊沿,線的材質可選用便于纏繞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電機轉動,通過減速器、繞線裝置帶動細線,使得門窗開啟或關閉。
智能控制部分包括: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電機驅動模塊;傳感器模塊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的輸入端口相連接,微處理器的輸出端與電機驅動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接。
所述的電機驅動模塊由微處理器、橋電路,其中:微處理器的兩個輸出引腳Pin1和Pin2與橋電路的兩個輸入端相連,橋電路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電機兩端相連。
所述的雨傳感器通過上拉電阻R3連接電源VCC并與微處理器引腳Pin0相連。
所述的橋電路包括兩個NPN三極管Q1和Q2、兩個PNP三極管Q3和Q4和兩個電阻R1和R2。橋電路的兩個輸入端分別連接到Q1和Q2的基極,其發射極分別連到輸出端和PNP管的集電極,其集電極連接到電源VCC;Q3和Q4的基極分別連接到Q1和Q2的基極,其發射極接地。兩個電阻R1和R2一端連接電源VCC另一端分別與Q1、Q2的基極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茂森;南京理工大學,未經王茂森;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265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