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茶壺無效
| 申請號: | 201120009021.1 | 申請日: | 201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486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焯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焯俊 |
| 主分類號: | A47G19/14 | 分類號: | A47G19/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華輝 |
| 地址: | 52915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茶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具,特別是涉及一種一種茶壺。
背景技術
茶壺(teapot),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茶壺是茶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來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現有技術的茶壺通常是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通常具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但現有技術的茶壺多數情況下,加水口和倒水口是分離的,加水口設計在茶壺中部位置,其上面覆蓋一個壺蓋,倒水口設計在茶壺的側面,茶壺本身的結構不夠簡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茶壺,其加水口和倒水口設計為一體,方便人單手操作,結構簡單,造型新穎,設計獨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茶壺,包括:壺體;設置在壺體上的提手;以及安裝在提手上的壺蓋;該提手在壺體的一端連接處設置為壺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茶壺,所述壺蓋包括:一端通過帶有軸的彈簧連接件連接在提手上的手按部,及設置在手按部一端并可蓋住壺口的蓋體。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茶壺,所述蓋體的中間位置設計有可讓茶壺內水或其他液體蒸汽冒出的出氣孔。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茶壺具有的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的茶壺其加水口和倒水口設計為一個出口,方便人單手操作,結構簡單;壺蓋與壺提手通過彈簧與軸連接,手指按壓壺蓋,通過彈簧的伸縮彈力即可實現開啟和關閉,造型新穎,設計獨特;壺蓋上設計的通氣孔,可以在加熱過程中冒出水汽,也可以保證茶壺的密封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10:壺體??????20:提手
21:壺口??????30:壺蓋
31:手按部????32:蓋體
33:出氣孔????40:彈簧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茶壺其結構主要包括:壺體10、設置在壺體10上的提手20、和安裝在提手20的壺蓋30。該提手20在壺體10的一端連接處設置為壺口21;該壺蓋30包括:一端通過帶有軸的彈簧連接件40連接在提手20的手按部31,設置在手按部31一端并可蓋住壺口21的蓋體32,該蓋體32的中間位置設計有可讓茶壺內水或其他液體蒸汽冒出的出氣孔33。
本實用新型的茶壺其加水口和倒水口設計為一個出口,即壺口21,可方便人單手操作,結構簡單;壺蓋30與壺提手20通過彈簧連接件40與軸連接,手指按壓壺蓋30,通過彈簧40的伸縮彈力即可實現開啟和關閉,造型新穎,設計獨特;壺蓋30上設計的出氣孔33,可以在加熱過程中冒出水汽,也可以保證茶壺30的密封性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焯俊,未經李焯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0090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