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壓力潤滑整體桶形挺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60098.5 | 申請日: | 201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6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高青秀;郭海洲;姜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02M59/44 | 分類號: | F02M59/44 |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鎖 |
| 地址: | 037036***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力 潤滑 整體 桶形挺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噴油泵挺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噴油泵壓力潤滑整體桶形挺柱裝置。
背景技術
挺柱部件是柴油機噴油泵中凸輪軸與柱塞之間的關鍵元件,將凸輪的回轉運動變為柱塞的往復運動,常規噴油泵挺柱部件包括挺柱體、滾輪銷、滾輪襯套、滾輪等零件,零件之間一般設計為間隙配合,采用飛濺潤滑方式。這種結構設計和潤滑方式存在不足之處,首先飛濺潤滑對運動零件有最低線速度要求,在柴油機或噴油泵的低轉速工況時不易形成潤滑油膜,而且使挺柱、凸輪等零部件的接觸常處于混合潤滑狀態,在高轉速時不易散發掉摩擦熱,尤其隨著技術發展,噴油泵的供油壓力越來越高,挺柱承受的負荷越來越大,對潤滑和冷卻的要求越來越高,飛濺潤滑的挺柱和凸輪結構已凸顯出不足;其次,常規噴油泵挺柱中挺柱體的導向長度小,一方面在運動過程中易產生偏斜,導致側向壓力和摩擦力增大以及油膜厚度不均勻,出現提前磨損;另一方面,挺柱體的導向長度小,也易產生變形,加之滾輪襯套雖然降低了滾輪與滾輪銷之間的線速度,但也降低了其剛度和強度,導致挺柱整體的承載能力不高。總體來說,常規噴油泵挺柱部件越來越不適應發展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一種壓力潤滑整體桶形挺柱裝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噴油泵壓力潤滑、冷卻功能及承載能力,可應用到直列泵、單體泵、共軌供油泵中。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方案為:
一種壓力潤滑整體桶形挺柱裝置,主要包括支撐套筒1、導向鍵2、挺柱體3、滾輪銷4、滾輪5,其特征在于,挺柱體3上設置有2個通孔8、滾輪銷孔9、滾輪銷孔10及導向槽11,滾輪5套裝在滾輪銷4上,安裝于挺柱體3的滾輪銷孔9和滾輪銷孔10之間,挺柱體3、滾輪銷4、滾輪5組裝成一體,裝配在支撐套筒1內,依靠導向鍵2在挺柱體壁面導向槽11內進行導向和限位。
上述滾輪銷4與挺柱體3采用過盈配合,過盈量為0.01~0.039mm,滾輪5與滾輪銷4為間隙配合,間隙為0.071~0.122mm,挺柱體3與支撐套筒1為間隙配合,間隙為0.025~0.089mm。
上述支撐套筒1外圓壁面設計2條縱向油槽6,油槽尺寸為R0.3,長度至支撐套筒1底面邊緣,在2條縱向油槽6入口處設計橫向通孔7,尺寸為Φ6mm。
上述滾輪5材料采用高速工具鋼W6Mo5Cr4V2,滾輪銷4材料采用鈹青銅QBe2。
本發明一種壓力潤滑整體桶形挺柱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實現挺柱部件和凸輪軸的壓力潤滑,在柴油機或噴油泵所有運轉工況過程中,潤滑油都有確定的流向和流量,不僅在挺柱與支撐套筒之間形成壓力潤滑油膜,而且潤滑油直接射向滾輪和凸輪,潤滑和冷卻效果優于常規挺柱部件的飛濺潤滑。
2、挺柱體采用整體桶形結構,外圓導向長度大,形變小,易于形成壓力潤滑油膜,提高承載能力。
3、在挺柱體內設計有2個通孔,一方面減小挺柱部件在運動過程中的泵吸作用,另一方面在挺柱往復運動過程中可形成潤滑油射流,進一步冷卻潤滑滾輪和凸輪,提高滾輪和凸輪的疲勞接觸壽命。
4、取消滾輪襯套,增強滾輪銷和滾輪的剛度,提高承載能力,并且減小零件數量,降低成本。
5、滾輪銷、滾輪材料匹配合理,耐磨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撐套筒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挺柱體剖視圖1;
圖4為本發明挺柱體剖視圖2
圖5為本發明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壓力潤滑整體桶形挺柱裝置,主要包括支撐套筒1、導向鍵2、挺柱體3、滾輪銷4、滾輪5,其特征在于,挺柱體3上設置有2個通孔8、滾輪銷孔9、滾輪銷孔10及導向槽11,滾輪5套裝在滾輪銷4上,安裝于挺柱體3的滾輪銷孔9和滾輪銷孔10之間,挺柱體3、滾輪銷4、滾輪5組裝成一體,裝配在支撐套筒1內,依靠導向鍵2在挺柱體壁面導向槽11內進行導向和限位。
上述滾輪銷4與挺柱體3采用過盈配合,過盈量為0.01~0.039mm,滾輪5與滾輪銷4為間隙配合,間隙為0.071~0.122mm,挺柱體3與支撐套筒1為間隙配合,間隙為0.025~0.089mm。
上述支撐套筒1外圓壁面設計2條縱向油槽6,油槽尺寸為R0.3,長度至支撐套筒1底面邊緣,在2條縱向油槽6入口處設計橫向通孔7,尺寸為Φ6mm。
上述滾輪5材料采用高速工具鋼W6Mo5Cr4V2,滾輪銷4材料采用鈹青銅QBe2。
來自發動機的壓力潤滑油經油道12進入環槽13、到達橫向通孔7,一方面從2條縱向油槽6射向滾輪和凸輪,另一方面通過橫向通孔7進入支撐套筒1與挺柱體3之間的間隙,從挺柱體3的兩端流出。在挺柱部件往復運動中,挺柱部件周圍的潤滑油進入滾輪銷4和滾輪5之間的間隙進行潤滑,挺柱上部的潤滑油經挺柱體3的兩個通孔8射向滾輪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七○研究所,未經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600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