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等離子屏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59535.1 | 申請日: | 201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944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燕;孫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J11/40 | 分類號: | H01J11/40;H01J1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余剛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綿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等離子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等離子屏,包括相對封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包括依序設置的玻璃基板、電極材料層以及介質薄膜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還包括:
(1)設置在所述介質薄膜層上的磁性薄膜層;或者
(2)設置在所述介質薄膜層之上的氧化鎂薄膜層,以及設置在所述氧化鎂薄膜層上的磁性薄膜層;或者
(3)設置在所述介質薄膜層之上的氧化鎂薄膜層,其中,該氧化鎂薄膜中含有分散分布的具有磁性的納米顆粒;
其中,(1)和(2)中所述磁性薄膜層中富含有磁性納米顆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屏,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前面板的結構為(1)或(2)時,所述磁性薄膜層的面積為所述介質薄膜層或所述氧化鎂薄膜層面積的50%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屏,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前面板的結構為(3)時,所述氧化鎂薄膜層中的所述納米顆粒的體積占總體積的1%-60%。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等離子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顆粒包括金屬納米顆粒、合金材料的納米顆粒和鐵氧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離子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為鐵、鎳、鈷組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合金材料包括AlNi、AlCo、FeCr、FeCo、FeCrMo、FeAlC、FeCoV和FeCoW;所述鐵氧體的主要成分為MO·6Fe2O3,M代表Ba、Sr、Pb或SrCa、LaCa復合組分。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等離子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顆粒的粒度為20≤D≤300納米。
7.一種等離子屏的制作方法,包括分別制備前面板和后面板,再將前面板與后面板封接在一起,其中,制備所述前面板的步驟包括:設置玻璃基板,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形成電極材料層,在所述電極材料層上形成介質薄膜層,其特征在于,制備所述前面板的步驟還包括:
1)在所述介質薄膜層上形成磁性薄膜層;或者
2)在所述介質薄膜層上形成氧化鎂薄膜層,以及在所述氧化鎂薄膜層上形成磁性薄膜層;或者
3)將所述磁性納米顆粒混合分散在氧化鎂顆粒中,形成混合顆粒,將所述混合顆粒設置在所述介質薄膜層上形成氧化鎂薄膜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式1)或2)制備所述磁性薄膜層時,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將磁性材料粉碎成納米顆粒,并將納米顆粒分散于溶劑中,形成混合溶液A;
將所述混合溶液A噴涂在所述介質薄膜層或所述氧化鎂薄膜層上,干燥后形成所述磁性薄膜層。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式1)或2)制備所述磁性薄膜層,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將磁性材料粉碎成納米顆粒,并將納米顆粒與有機載體混合,形成混合漿料B;
將所述混合漿料B印刷在所述介質薄膜層或所述氧化鎂薄膜層上,燒結去除所述有機載體,形成所述磁性薄膜層。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式3)制備所述磁性薄膜層,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將磁性材料粉碎成納米顆粒,將氧化鎂顆粒與所述納米顆粒混合,形成混合物C;
將所述混合物C蒸鍍到所述介質薄膜層上,形成所述具有磁性的保護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未經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953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