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組合防溢漏斗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459196.7 | 申請日: | 2011-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12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廷志;余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7C11/00 | 分類號: | B67C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 漏斗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活用品,具體說是一種組合防溢漏斗。
背景技術
將液體或粉末注入口徑較小的容器時,一般需要用漏斗導流。目前常用的漏斗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每個漏斗管的尺寸都是固定的,即每個漏斗只能適用與其相對應的容器;二是在對口徑為小圓形的容器導流時,漏斗體內的液體常因容器內的空氣不能及時排出而溢出。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難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合防溢漏斗,既可改變漏斗管的尺寸,又可及時排出容器內的空氣,使漏斗的使用更加方便、廣泛。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組合防溢漏斗,包括漏斗體、第一漏斗管、第二漏斗管。所述漏斗體與第一漏斗管固定連接,兩者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一縱向凸槽;所述第一漏斗管的下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二漏斗管上部呈圓形,下部呈錐形,其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二縱向凸槽,其上部內側面設置有與外螺紋適配的內螺紋。使用時,對于較大口徑的容器,可不用第二漏斗管,因漏斗體與第一漏斗管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一縱向凸槽,導流時,容器內的空氣可及時排出,防止了因不能及時排出容器內的空氣而導致的溢出,而且,第一漏斗管的口徑較大,單位時間的導流量大;對于較小口徑的容器,只需將第二漏斗管的上部旋緊到第一漏斗管的下部即可,因第二漏斗管下部呈錐形,且其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二縱向凸槽,不僅可使用于不同口徑的容器,也可在導流時及時排出容器內的空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可使漏斗的使用更加方便、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漏斗體?2-第一縱向凸槽?3-第一漏斗管?4-外螺紋?5-第二漏斗管?6-內螺紋?7-第二縱向凸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組合防溢漏斗,包括漏斗體1、第一漏斗管3、第二漏斗管5。
所述漏斗體1與第一漏斗管3固定連接,兩者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一縱向凸槽2。
所述第一漏斗管3的下部設置有外螺紋4。
所述第二漏斗管5上部呈圓形,下部呈錐形,其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二縱向凸槽7,其上部內側面設置有與外螺紋4適配的內螺紋6。
使用時,對于較大口徑的容器,可不用第二漏斗管5,因漏斗體1與第一漏斗管3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一縱向凸槽2,導流時,容器內的空氣可及時排出,防止了因不能及時排出容器內的空氣而導致的溢出,而且,第一漏斗管3的口徑較大,單位時間的導流量大;對于較小口徑的容器,只需將第二漏斗管5的上部旋緊到第一漏斗管3的下部即可,因第二漏斗管5下部呈錐形,且其外側面縱向設置有三個互成120度的第二縱向凸槽7,不僅可使用于不同口徑的容器,也可在導流時及時排出容器內的空氣。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其制作過程也易于實現(xiàn)批量化生產,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91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