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方法及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59057.4 | 申請日: | 201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15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冬蓮;段文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4 | 分類號: | G06F9/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25001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監控 界面 生成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監控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的建設,IT資源(IT?resource)的數量不斷增加,IT資源的分布也越來越分散,系統平臺、數據庫平臺及軟件應用平臺也日趨復雜和多樣化,信息系統運維保障人員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增大。
目前的大部分的監控系統只針對自己所涉及的業務邏輯或者某一業務領域的業務邏輯進行設計,從而得到一個在該領域或者項目中的業務監控系統,;由于每個服務所針對的業務各不一樣,因此,其監控界面上顯示的數據以及需要輸入的參數按鈕各不相同,增加運維人員的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方法,將各個應用子系統納入并統一管理,為所有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有效運轉提供技術保障和決策支持,提高保障效率,減輕運維保障人員的學習成本及管理難度。
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監控界面生成系統,用以保證上述方法在實際中的實現及應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方法,包括:
定義承載監控數據傳輸的數據結構;
建立與所述數據結構相對應的描述模型;
獲取所述監控數據所在業務服務中對應的監控界面描述;
依據所述描述模型對所述監控界面描述進行解析,生成監控界面。
上述的方法,優選的,所述描述模型為XML模型。
上述的方法,優選的,還包括:
將監控數據填充至所述監控界面。
一種監控界面生成系統,包括:
定義單元,用于定義承載監控數據傳輸的數據結構;
模型建立單元,用于建立與所述數據結構相對應的描述模型;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監控數據所在業務服務中對應的監控界面描述;
生成單元,用于依據所述描述模型對所述監控界面描述進行解析,生成監控界面。
上述的系統,優選的,所述模型建立單元建立的描述模型為XML模型。
上述的系統,優選的,還包括:
填充單元,用于將監控數據填充至所述監控界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包括以下優點:
在本申請中,通過數據結構實現對監控數據的傳輸;同時,建立與所述數據結構相對應的描述模型;獲取所述監控數據所在業務服務中對應的監控界面描述;依據所述描述模型對所述監控界面描述進行解析,生成監控界面。能夠使不同業務系統和監控對象可以形成相似的監控視圖,運維管理人員和系統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統一系統、統一界面,快速了解信息系統的整體運行情況,快速定位問題,提高運維人員的保障效率,降低學習成本。
當然,實施本申請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申請的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方法實施例1的流程圖;
圖2是本申請的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方法實施例1中的一具體流程圖;
圖3是本申請的應用監控界面進行監控的原理圖;
圖4是本申請的另一種監控界面生成流程圖;
圖5是本申請的一種監控界面生成系統實施例1的結構框圖;
圖6是本申請的一種監控界面生成系統實施例2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本申請可用于眾多通用或專用的計算裝置環境或配置中。例如:個人計算機、服務器計算機、手持設備或便攜式設備、平板型設備、多處理器裝置、包括以上任何裝置或設備的分布式計算環境等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90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用戶并發的電子文檔生成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語音輸入方法及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