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斜面沖孔模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58563.1 | 申請日: | 201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7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廖漢秋;孫寬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28/28 | 分類號: | B21D28/28;B21D28/34;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22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斜面 沖孔 模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沖壓加工模具中的凹模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對工件斜面沖孔的凹模結構。
背景技術
普通的沖壓加工中,待沖孔板面為平面,相應的凹模也設置成平板狀或平行于工作臺的塊狀。對于具有斜面,且需要在斜面上沖孔的工件來說,工件的固定是個問題。尤其是待加工斜面位于工件直徑較小的筒狀部分一端,需將該筒狀部分套在形狀匹配的凹模上,斜面平行于凹模平面,進行加工,因此凹模也通常設計為直徑較小的柱狀。又因為上模座通常平行于水平工作臺面安裝,凹模上端表面和待加工的工件斜面也需配合上模座平行于水平面方向設置,故柱狀凹模須得根據所述斜面的傾斜度與水平面成一定夾角安裝,即相對于工作臺為一懸臂。上模豎直下沖,其沖頭正好能對所述斜面垂直沖壓加工,而凹模直徑較小,又為所述的懸臂,難以承受上模施加的較大壓力,容易發生折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大大提高凹模承受上模的沖壓能力,更加牢固可靠的保證沖壓加工并且設有凹模拼塊,適用更廣,延長整個結構壽命的斜面沖孔凹模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斜面沖孔凹模結構,包括平板狀下模座和設于所述下模座上的相對于下模座平面傾斜的柱形凹模,所述凹模上表面平行于下模座平面,且設置有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底部與下模座之間設有柱狀凹模底座,所述底座直徑大于所述凹模直徑。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底座最大直徑是所述凹模直徑的2-5倍。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凹模頂部設有凹模拼塊,所述孔腔設于凹模拼塊上。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凹模底部與下模座之間設有圓柱狀凹模底座,底座直徑是所述凹模直徑的4倍。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凹模設于凹模底座上端中部。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凹模底座軸向平行于凹模軸向。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凹模拼塊卡接或螺紋連接于所述凹模頂部。
本發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斜面沖孔凹模結構在凹模底部設置粗于凹模的底座,克服傾斜設置的凹模作為懸臂難以承受過大壓力的缺陷,使凹模更加穩固、牢靠,保證與上模的配合沖壓質量。可以在凹模上端設置帶孔腔的凹模拼塊,方便更換不同形狀尺寸的孔腔,以適應不同的工件加工要求,凹模拼塊的活動連接還有利于其損壞時的更換,延長所述凹模結構的整體壽命,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局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1、工件圓筒部分,2、下模座,3、上模座,4、凹模,5、沖頭,6、凹模拼塊,8、凹模底座,10、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斜面沖孔凹模結構,包括平板狀下模座2和設于所述下模座2上的相對于下模座2平面傾斜的圓柱形凹模4,所述凹模4上表面平行于下模座2平面,且凹模4上表面設置有孔腔。所述凹模4底部與下模座2之間設有圓柱狀凹模底座8,所述底座8的直徑是所述凹模4直徑的4-4.5倍。所述凹模4底部固定于凹模底座8上端中部,與底座8一體成型或通過螺紋連接,下模座2上設置有擋塊10相對于凹模4延伸方向抵住凹模4上端。所述底座8的軸向平行于凹模4軸向。所述凹模4頂部設有凹模拼塊6,所述的孔腔設于凹模拼塊6上,所述凹模拼塊6卡接或螺紋連接于所述凹模4頂部。
工作時,凹模結構以下模座2水平安裝為準。將工件待加工斜面所處的圓筒部分1套在所述凹模4的柱狀結構頂部,斜面緊貼凹模拼塊6上表面,并平行于該表面,待加工孔槽的位置對準上模座3上的沖頭5,上模座3下降帶動沖頭5下沖,垂直于待加工斜面對其進行沖壓加工。針對不同工件的不同需要,更換相應的沖頭5和凹模拼塊6即可,無需重新制造、更換整個凹模結構。
以上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85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輕軌鑄鋼支座上下擺鑄造工藝
- 下一篇:聚硅酸鋁鋅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