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斜拉深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58514.8 | 申請日: | 201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78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利;王如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22/20 | 分類號: | B21D22/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22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斜拉深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斜拉深工藝,尤其涉及一種拉深底面傾斜的杯形工件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拉深,即用平面板坯制作杯形件的沖壓成型工藝,通過拉深可以制成圓筒形、球形、錐形、盒形、階梯形、帶凸緣和其他復雜形狀的空心件。拉深設備主要是機械壓力機,在圓筒形工件的拉深過程中,板坯由初始直徑縮小為沖壓件的圓筒直徑。拉深工藝中,用拉深變形程度來表示拉深變形的大小。變形程度很大時,拉深所述變形力可能大于已成形零件側壁的強度,而把工件拉斷。為了提高拉深變形程度以制出滿意的工件,常常把變形程度較大的拉深分為兩道或多道成形,逐步縮小直徑、增加深度。對于底面為斜面,且傾角較大的成型產品,通常以由小角度開始逐漸接近終值的多次拉深工藝來實現,如角度終值為45°,首先加工到15°,接著依次到20°、25°、30°、35°、40°,最后達到終值45°即成品尺寸。如此,加工角度的終值若比較大,工序就會增多,且每一步均直接拉深到成品深度,由于底面的傾斜和材料的流動性,直邊容易起皺,無法達到高質量高尺寸精度要求的工件成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步驟少,一次達到杯形工件成品底面傾斜角度,產品形狀精度高,利于后續加工的斜拉深工藝。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斜拉深工藝,通過料帶上方的凸模與料帶下方的凹模配合擠壓拉伸料帶,將料帶垂直于平面拉伸成底部為斜面的杯形結構,所述工藝的步驟為:
1)第一次拉深成型:將準備好的圓形平板狀工件毛坯拉深成較淺的空心坯,;
2)第二次拉深成型:對步驟1)加工所得空心坯進一步拉深,得到較深的空心坯;
3)第三次拉深成型:對步驟2)加工所得空心坯進一步拉深,增加深度,縮小直徑,達到成品尺寸,成為深空心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拉深工序后,所述底部斜面的傾斜角度即達到成品尺寸。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步驟1)對毛坯的拉深深度為成品深度的40-45%。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步驟2)拉深所得空心坯的深度為成品深度的80-85%。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步驟1)對毛坯的拉深直徑為毛坯直徑的60-65%。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步驟2)拉深所得空心坯的直徑為步驟1)加工所得空心坯直徑的80-85%。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拉深工藝中的凸模上設有符合所述成品底面投影形狀的平板狀壓邊圈結構。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的步驟1)拉深工件毛坯時,凸模和凹模對準于毛坯的偏心位置進行拉深。
本發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工藝通過設置合理的拉深比,逐次拉深工件毛坯達到成品深度,并且將產品底面的最終斜度在第一步拉深時就做出來,避免工件起皺,斷裂,保證工件成品形狀,有利于后續加工。同時,工藝步驟的簡化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斜拉深工藝的優選實施例工藝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斜拉深工藝的優選實施例工藝正視圖;
圖中:2、工件毛坯,4、較淺空心坯,6、較深空心坯,8、深空心件、即成品,α、拉深工件底部斜面與工件橫截面所成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851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長管管材分切短管切割機
- 下一篇:料斗自動輸送清洗烘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