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縮醛樹脂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57412.4 | 申請日: | 2011-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54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霜田曉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理塑料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L59/00 | 分類號: | C08L59/00;C08L51/06;C08L77/00;C08K13/02;C08K5/13;C08K5/3492;C08K5/31;C08K5/25;C08K5/101;C08K5/103;C08K3/26;C08K3/24;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縮醛 樹脂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聚縮醛樹脂組合物。
背景技術
聚縮醛樹脂具有取得平衡的機械性質,摩擦·磨損特性、耐化學品性、耐熱性、電特性等優異。因此,聚縮醛樹脂在汽車、電氣·電子部件等領域中被廣泛利用。然而,隨著在這些領域中的聚縮醛樹脂的利用形式、加工技術的進步,對聚縮醛樹脂要求的特性傾向于越來越高、越來越特殊化。例如,尋求在高表面壓力、高負荷等嚴苛的滑動條件下的滑動特性進一步提高的聚縮醛樹脂。
作為用于改善聚縮醛樹脂的滑動特性的方法,通常已知有在聚縮醛樹脂中添加氟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的方法,在聚縮醛樹脂中添加脂肪酸、脂肪酸酯、硅油、各種礦物油等潤滑油的方法。
通過添加氟樹脂、聚烯烴系樹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聚縮醛樹脂的滑動特性。然而,由于這些樹脂與聚縮醛樹脂缺乏相容性,有時會從聚縮醛樹脂分離使成型品表面發生剝離、或者在成型品的成型時使模具產生析出物。
另外,添加潤滑油還具有降低摩擦系數、比磨損率的效果。然而,在用于制備聚縮醛樹脂組合物的擠出加工時、由所制備的粒料狀的聚縮醛樹脂組合物成型出成型品時容易發生潤滑油分離、滲出等。發生該滲出時,有時會在擠出機、成型機的螺桿上發生原料的打滑,損害擠出加工性、成型加工性。另外,有時還會在成型品表面滲出潤滑油、損害成型品的外觀。
針對該課題,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2-138357)中公開了使聚縮醛樹脂中含有特定的接枝共聚物的樹脂組合物、與特定的接枝共聚物一起進一步配混潤滑劑的樹脂組合物。然而,專利文獻1的組成中,成型品的表面硬度有時降低,在高表面壓力下的滑動、高速下的滑動這類嚴苛的滑動條件下有時引起因局部變形導致的滑動特性的降低、磨損量的增加。
另外,在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3-111446)中公開了在聚縮醛樹脂中添加配混特定的接枝共聚物、潤滑劑和特定粒徑的無機粉末而成的樹脂組合物。在專利文獻2的組成中,屬于專利文獻1的問題的表面硬度得到改善,與之相應地滑動特性得到改善。然而,與專利文獻1的方法相比,專利文獻2的組成有時會損害摩擦特性、磨損特性。
另外,在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5-51514)中公開了為了在毛氈離合器(felt?clutch)機構部件這一極特殊的滑動用途上利用,而在聚縮醛樹脂中配混特定粒徑的紡錘形碳酸鈣和脂肪酸酯而成的樹脂組合物。專利文獻3是設想了離合器毛氈這類特殊滑動的情況,不能將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效果認作普通的滑動性的改善。
根據這些專利文獻1~3中公開的組成,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實現各個文獻尋求的滑動性改善。然而,根據這些組成,也難以滿足近年來要求的高滑動特性和取得平衡的其他各種特性(機械物性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2-1383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3-11144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5-05151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聚縮醛樹脂組合物,其在包括嚴苛的滑動條件的廣泛滑動條件下的摩擦·磨損特性優異,進而機械物性也優異。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復深入研究。結果發現,在聚縮醛樹脂中選擇性地組合使用和配混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特定的含氮化合物、特定的接枝共聚物、脂肪酸酯、紡錘形碳酸鈣和特定的無機填充劑,對于滑動特性的改善是極其有效的,而且,其他各種特性也能以良好的平衡得到改善或維持,從而完成了本發明。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理塑料株式會社,未經寶理塑料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74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