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泥陶瓷餐具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57196.3 | 申請日: | 2011-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57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徐和良;范盤華;吳匡振;仇孟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拜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14 | 分類號: | C04B35/14;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宜興市天宇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蔡鳳苞 |
| 地址: | 21422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陶瓷餐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陶瓷餐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紅泥陶瓷餐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意大利、墨西哥就開發研究了紅泥陶餐具,并進行了工業化生產,它以日用陶的工藝和材質為基礎以它特有的鮮艷的紅色而深得用戶青睞,打破了餐具材質單一白色化的格局,產品暢銷歐美市場。
中國生產陶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山地資源豐富,但沒有發掘和合理利用,只有少量廠家生產粗、笨、重的低檔紅泥花盆,原料能源耗量大,出口價格低,資源利用率不高,而紅泥陶瓷餐具出口價格超出紅泥花盆20多倍,耗泥量只有紅泥花盆二十分之一。現有技術紅泥陶瓷餐具存在素燒產品吸水率偏低、上釉困難、產品變形、產品疊印、花跡等問題。
所以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紅泥陶瓷餐具及其制備方法,這種紅泥陶瓷餐具解決了現有技術陶瓷素燒和釉燒后吸水率偏低和產品變形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紅泥陶瓷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紅泥陶瓷餐具配料由主料,礦化劑并添加輔料均勻混合組成,其中主料包括SiO2,Al203和Fe203組成,主料占總重量的80~94wt%,輔料占總重量的0.3~5wt%,礦化劑占總重量的5.7~15wt%。
其中,所述輔料為TiO2,Y2O3和Nd2O3,礦化劑為CaO,MgO,K2O和Na2O,所述紅泥陶瓷餐具的配料重量百分比成分為:
SiO2:58?68%,Al2O3:18?20%,Fe203:3?6%,CaO:3?5%,MgO:2?5%,K2O:1.8-4%,Na2O:0.4-2.7%,TiO2:0.16-1.5%,Y2O3:0.09-1%,Nd2O:0.05-0.5%。
一種紅泥陶瓷餐具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步驟包括:
A、按下面配方進行備料,即SiO2:58-68%,Al2O3:18-20%,Fe203:3-6%,CaO:3-5%,MgO:2-5%,K2O:1.8-4%,Na2O:0.4-2.7%,TiO2:0.16-1.5%,Y2O3:0.09-1%,Nd2O:0.05-0.5%,以重量百分比計;
B、將上述配料放入球磨機中進行球磨,控制配料∶球∶水的比例為1∶2∶0.8,細度控制在16~17μm內,過篩和除鐵;
C、采用注漿或塑壓流壓方法制作紅泥陶瓷餐具的半成品,其中注漿產品過程將漿料置入紅泥陶瓷餐具模具中制作半成品;塑壓流壓方法包括壓濾、真空練泥,到產品滾壓成型和塑壓或流壓,壓濾過程控制泥料含水率為22~23%,壓力控制在20kg/cm2,真空練泥的真空度控制在0.94~0.98兆帕,泥料的含水率為2225%,練泥次數至少二遍;產品滾壓成型時的泥料含水率為22~23%,塑壓或流壓的泥料含水率為23~25%;
D、素燒,將步驟C中的半成品在氧化氣氛下燒成,素燒溫度為1120℃~1150℃,最佳溫度為1140℃,燒成周期為4.5~8小時,素燒產品吸水率為10.5~12%;
E、施釉入窯進行釉燒,釉燒溫度為1000~1150℃,燒成周期為2.5~3.5小時;
F、對釉燒后的產品進行表面裝飾,烤花,并進行檢驗,包裝和成品入庫。
具體的,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中:
SiO2(工業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石英外觀常呈白色、乳白色或灰白半透明狀態,莫氏硬度為7,斷面具玻璃光澤或脂肪光澤。
Al203俗稱礬土,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無定形粉狀物,可用作有機溶劑的脫水,有機反應催化劑,研磨劑和拋光劑。
Fe203為紅棕色或黑色無定形粉末;熔點1565℃,相對密度5.24;工業上稱氧化鐵紅,可用做催化劑和拋光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拜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拜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719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