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立體顯示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52275.5 | 申請日: | 2011-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59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7/26 | 分類號: | G02B27/2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馮志云;呂俊清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體 顯示裝置 | ||
1.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投射透鏡;
一光源,用以發出非偏振光;
一第一偏極化分光器,用以將該非偏振光分成一P偏振光與一S偏振光;
一第二偏極化分光器;
一第一光導引系統,用以將該P偏振光導引至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以及
一第二光導引系統,用以將該S偏振光導引至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其中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用以將該P偏振光與該S偏振光會合并傳導至該投射透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光導引系統包含:
一第一空間光調制器;以及
一第一全反射棱鏡,用以將該P偏振光反射至該第一空間光調制器,由該第一空間光調制器將該P偏振光反射回該第一全反射棱鏡,進而使該P偏振光自該第一全反射棱鏡透射至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光導引系統包含:
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一反射鏡與一第二反射鏡,其中來自該第一偏極化分光器的該P偏振光依序經由該第一透鏡、該第一反射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二反射鏡及該第三透鏡而傳送至該第一全反射棱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光導引系統包含:
一第二空間光調制器;以及
一第二全反射棱鏡,用以將該S偏振光反射至該第二空間光調制器,由該第二空間光調制器將該S偏振光反射回該第二全反射棱鏡,進而使該S偏振光自該第二全反射棱鏡透射至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光導引系統包含:
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三反射鏡與一第四反射鏡,其中來自該第一偏極化分光器的該S偏振光依序經由該第四透鏡、該第三反射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四反射鏡及該第六透鏡而傳送至該第二全反射棱鏡。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空間光調制器為一第一數字微型鏡裝置,該第二空間光調制器為一第二數字微型鏡裝置。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投射透鏡和該第一空間光調制器的間距大于該第一偏極化分光器的厚度加上該第二全反射棱鏡的厚度;該投射透鏡和該第二空間光調制器的間距大于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的厚度加上該第二全反射棱鏡的厚度。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投射透鏡和該第一空間光調制器的間距減去10mm,小于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的厚度加上該第一全反射棱鏡的厚度;該投射透鏡和該第二空間光調制器的間距減去10mm,小于該第二偏極化分光器的厚度加上該第二全反射棱鏡的厚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還包含:
一積分柱,耦接該光源,以使該非偏振光通過該積分柱傳導至該第一偏極化分光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227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學材料高溫透過率測試裝置
- 下一篇:多工位鉆、鏜床機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