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50969.5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09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盧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4 | 分類號: | G06F9/44;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張全文 |
| 地址: | 516001 廣東省惠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立體 用戶界面 生成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多媒體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3D顯示已經成為了主流的圖像顯示技術,3D電影、3D圖片已經在市場上盛行。目前電視系統中的用戶界面,大多為2D用戶界面,最甚為2.5D用戶界面。其中,2.5D是指顯示人物物體等場景在渲染之前為三維坐標系,從視覺的感受上來看的話,立體感比較強。而2D是指渲染之前就是二維坐標系。
對于現有技術而言,將2D或2.5D用戶界面轉換為3D用戶界面是一個難點。基本只有重新開發3D用戶界面,然而程序員開發新的3D用戶界面,不僅制作素材的成本過高,而且開發的程序邏輯也非常的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及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難以將2D或2.5D用戶界面轉換為3D用戶界面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顯示類型設置對應的兩個視口;
設置兩個虛擬相機,并將所述兩個虛擬相機設置于預設的位置;
所述兩個虛擬相機分別針對各自的視口設定相應的參數,根據多個用戶界面構件的位置關系使兩個視口的輸出包含有用戶界面的景深信息;
根據所述兩個虛擬相機的位置、朝向及預設的兩個虛擬相機的正向方向進行視角變換;
將所述兩個虛擬相機中看到的場景投影為平面坐標以進行投影變換;
將投影變換后的圖像信息進行視口變換對應到所述兩個視口中;
輸出視口變換后的立體用戶界面。
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視口設置單元,用于根據顯示類型設置對應的兩個視口;
虛擬相機設置單元,用于設置兩個虛擬相機,并將所述兩個虛擬相機設置于預設的位置;
視口輸出設置單元,用于所述兩個虛擬相機分別針對各自的視口設定相應的參數,根據多個用戶界面構件的位置關系使兩個視口的輸出包含有用戶界面的景深信息;
視角變換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兩個虛擬相機的位置、朝向及預設的兩個虛擬相機的正向方向進行視角變換;
投影變換單元,用于將所述兩個虛擬相機中看到的場景投影為平面坐標以進行投影變換;
視口變換單元,用于將投影變換后的圖像信息進行視口變換對應到所述兩個視口中;
立體界面輸出單元,用于輸出視口變換后的立體用戶界面。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不改動原始2D或2.5D用戶界面的情況下,通過虛擬相機與視口變換即可將2D或2.5D用戶界面輸出為3D用戶界面,而不需要重新開發3D用戶界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左右兩個視口的實例;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下兩個視口的實例;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兩個虛擬相機所在位置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投影變換的實例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投影變換的實例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投影變換的實例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在不改動原始2D或2.5D用戶界面的情況下,通過虛擬相機與視口變換將原始2D或2.5D用戶界面輸出為3D用戶界面。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體用戶界面的生成方法和裝置:
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顯示類型設置對應的兩個視口;
設置兩個虛擬相機,并將所述兩個虛擬相機設置于預設的位置;
根據所述兩個虛擬相機的位置、朝向及預設的兩個虛擬相機的正向方向進行視角變換;
所述兩個虛擬相機分別針對各自的視口設定相應的參數,根據多個用戶界面構件的位置關系使兩個視口的輸出包含有用戶界面的景深信息;
將所述兩個虛擬相機中看到的場景投影為平面坐標以進行投影變換;
將投影變換后的圖像信息進行視口變換對應到所述兩個視口中;
輸出視口變換后的立體用戶界面。
所述裝置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5096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插線式配電盒
- 下一篇:隧穿場效應晶體管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