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照明模塊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49882.6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52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葉志庭;陳金良;林明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萬士達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2/00 | 分類號: | F21S2/00;F21V8/00;F21V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陳小雯 |
| 地址: | 52311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照明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照明模塊,且特別是涉及一種高出光效率的防眩光照明模塊。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充斥各種不同的光源,除了太陽光的自然光源外,日光燈及桌燈等人造光源也為家居常見。自然光及一般人造光為非偏振光。非偏振光的電場的振蕩方向和前進方向垂直,且其振蕩方向并不具特定的方向。這些非偏振光容易讓人眼有眩光或反光的困擾,不但容易造成眼睛疲勞,還可能傷害視力。
利用偏光鏡原理可以將造成眩光的極化光致抗蝕劑擋掉。詳言之,因為每束光線含有垂直偏振光線(人眼感受的舒適光)與水平偏振光線(人眼感受的眩光)。若將造成眩光的水平偏振光線隔絕,即可達到防眩的效果。
目前已有業者利用上述原理開發出一種防眩照明裝置,其主要于照明裝置的光束最終出射處,設置一偏光單元,以達防眩功能。然而,這樣的設計,需要大面積的偏光單元,才能將照明裝置的光束轉換成大面積的極化光源,是以,材料成本相當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照明模塊,其將極化偏光元件整合至照明模塊內部,并配合特定的照明模塊結構,除可達到防眩功能外,還能夠大幅降低材料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種照明模塊,其包括一導光棒、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極化偏光元件。導光棒實質上為極化維持導光體,導光棒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柱狀體。柱狀體設置于第一及第二端之間,柱狀體包括出光區及反射區,反射區具有數個微結構。第一光源位于導光棒的第一端旁。第一極化偏光元件設置于導光棒的第一端與第一光源之間。第一光源的光入射至第一極化偏光元件后,分離為第一極化光及第二極化光,第一及第二極化光的極化特性不同,第二極化光穿過第一極化偏光元件并入射至該些微結構后反射為一第三極化光以通過出光區出光,第三極化光與第二極化光的極化特性相同。
為了對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模塊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模塊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另一實施例的照明模塊的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一又一實施例的照明模塊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4:照明模塊
20、30、40-1、40-2:光源
22、32、42-1、42-2:反射腔體
221、321、421-1、421-2:表面
24、34、44-1、44-2:極化偏光元件
26、36、46:導光棒
261、361、461:第一端
263、363、463:第二端
265、365、465:柱狀體
265a、365a、465a:出光區
265b、365b、465b:反射區
2651、3651、4651:微結構
28、38:鏡反射片
L1、L2:非極化光
LS1、LS2、Lp1、LP2、LS1’、LS2’、LP1’、LP2’:極化光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模塊1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照明模塊2包括一光源20、一反射腔體22、一第一極化偏光元件24、導光棒26以及一鏡反射片28。反射腔體22實質上為一去極化(depolarize)反射腔體,反射腔體22包括一表面221,表面221例如為一非鏡反射面,例如是可以將極化光解偏振的塑膠面。導光棒26具有一第一端261、一第二端263及一柱狀體265。反射腔體22套設于導光棒26的第一端261,光源20設置于導光棒26的第一端261與反射腔體22之間。柱狀體265包括一出光區265a及一反射區265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萬士達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莞萬士達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988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