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48294.0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12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銀亭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銀亭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0900 甘肅省白***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荒漠化 土壤 治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土源的改良方法,屬于環境治理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西北高原上的河西走廊,是蜚聲世界的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一條極度干渴的走廊。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東端,其下游有一片廣闊的綠洲稱為民勤綠洲。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們在民勤進行資源不合理的開墾荒地,尤其是在防護林體系不健全,灌溉措施不完善的地段。大面積無序的開荒,導致綠洲與沙漠之間的過渡帶防護體系被破壞。沒有了防沙的屏障,沙漠向綠洲擴展速度加快。耕地的增加又加劇了對水資源的需求,在新開墾的土地上大量打井,無節制地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質惡化。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壤穩定性的擾動與破壞,極易引起土壤風蝕,風蝕起沙又可引起周邊未墾土地產生沙埋,產生風蝕荒漠化。
荒漠地的治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近年來,我國土壤荒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荒漠地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水利工程改良、化學改良、農業技術改良和生物改良等。傳統治理荒漠化土壤的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投資大、成本高、效果慢和不易大面積推廣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不易大面積推廣的問題,和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以及治理荒漠化土壤投資大、成本高、效果慢,提供了一種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從根本上治理荒漠化土壤,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土壤的肥力,徹底改變土地荒漠化狀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一種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下列步驟實現的:
一、測土:3月份在地表植被覆蓋率為10%~20%的荒漠化土壤取土化驗(化驗儀器為TFC-1B型土肥測試儀),測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低于《綠化種植土壤》土壤標準;
二、選擇植被:選擇耐荒漠植物的種子、在當地具有生長優勢的植物的種子或者優良栽培牧草種子;
所述植被為草木樨種子、冰草種子、茅草種子或芨芨草種子中的幾種或幾種混合,種子的純度為90%~98%;
三、整地:對土壤進行淺翻輕耙,淺翻深度為5~12cm;
四、施肥:如下組分以重量份數比計:肥料包括泥炭45~60%、碳酸銨11~20%、五氧化二磷5~10%、氧化鉀9~18%、固氮菌1~3%,肥料與土壤混合的比例按重量分數計為1∶4~2∶7與土壤混合均勻,泥炭每畝的施用量為30~50kg;
所述泥炭腐殖質含量大于45%;
五、播種:播種機按15~25cm間距進行條播,每畝播種量為4~6kg,覆土深度為2~5cm,播后填壓1~3次。
本發明所述一種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將植被恢復、生態制劑恢復和人工促進恢復有機結合,本發明能從根本上治理荒漠化土壤,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土壤的肥力,徹底改變土地荒漠化狀況,本發明具有投資少、成本低、見效快、實用性強和方法易于大面積推廣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為本發明作進一步出闡述。
實施例1
一、測土:3月份在地表植被覆蓋率為15%的荒漠化土壤取土化驗(化驗儀器為TFC-1B型土肥測試儀),測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低于《綠化種植土壤》土壤標準;
二、選擇植被:選擇耐荒漠植物的種子、在當地具有生長優勢的芨芨草種子,種子的純度為96%;
三、整地:對土壤進行淺翻輕耙,淺翻深度為11cm;
四、施肥:如下組分以重量份數比計:肥料包括泥炭62kg、碳酸銨12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鉀12kg、鋅肥2kg、硫肥2kg、固氮菌2kg,肥料與土壤混合的比例按重量分數計為1∶4與土壤混合均勻,其中肥料組分粒徑大的要經過粉碎,粉碎成粒徑為0.5~10mm的顆粒,與土壤混合均勻,施用量為37kg/畝;
五、播種:播種機按15cm間距進行條播,每畝播種量為5kg,覆土深度為4cm,播后填壓3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銀亭,未經李銀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82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軸式離合器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
- 下一篇:衍生自可再生資源的泡沫材料的制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