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雨水分質收集處理利用的裝置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47198.4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12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帖靖璽;鄭志宏;陳棟;李宗喜;米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時立新 |
| 地址: | 450011***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雨水 收集 處理 利用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雨水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雨水分質收集處理利用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綠地、道路澆灑等市政用水量不斷增加,但這些市政行業對水質要求不高,而目前在很多地區這些部門卻以使用自來水為主,從而導致了市政用水和人爭水局面的出現。因此,為市政用水尋找新的替代水源就顯得非常有意義。
雨水是非常理想的代替水源,但目前我國對雨水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意識還不夠,許多城市又缺乏合理有效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加之城市硬化地面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導致下墊面滲水性越來越差,下滲的降雨量逐步減少,地表徑流則逐步增加,導致雨水白白流失,造成水資源浪費。
????現有的雨水資源利用技術主要如下幾種:⑴、使用蓄水池將雨水直接收集后用于沖廁,洗車和灌溉綠地等;⑵、在干旱地區將雨水收集后作為農業生產用水,如內蒙古“112集雨節水灌溉工程”和寧夏“窖窖集雨補充灌溉技術”。在某些干旱缺水地區則將雨水收集后作為人畜用水,如甘肅的“121雨水集流工程”。⑶、直接被綠地植物利用。在城市建設時,使綠地的標高低于周圍道路,這樣,雨水可以直接匯入綠地中被植物利用。⑷、補充地下水。采用透水性地面,如鋪設透水磚,碎石路面,草皮磚以及透水混凝土等,使雨水直接下滲。還可以采用滲透管渠技術,將傳統的雨水管渠改成滲透管渠,雨水可以通過管渠向地下滲透,除此之外的滲透方式還有滲透溝,滲透井和滲透田等。
現有的研究表明,對于一場降雨而言,初期幾毫米的雨水徑流污染最為嚴重,幾乎集中了徑流中所攜帶的所有污染物,其中可能含有有機物、氮磷、病原體、重金屬、油等,懸浮物等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將造成受納水體污染,如果和中后期雨水混合收集利用,將會影響整體水質,因此,對雨水進行分質收集和處理、利用就顯得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初期污染雨水和后期清潔雨水分質收集處理利用的裝置及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雨水分質收集處理利用的裝置,包括均設在地面下的初期雨水池1、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和清水池4,初期雨水池1的上部與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連通,初期雨水池1的下部與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連通,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和清水池4連通。
所述初期雨水池1上部設有低于雨水管渠底面的移動蓋板5和固定蓋板6,移動蓋板5上設有帶箅子的進水孔7,固定蓋板6傾斜設置,傾斜坡度斜向下指向移動蓋板5;
初期雨水池1的底部傾斜設置,傾斜坡度斜向下指向移動蓋板5正下方,初期雨水池1底板最低處設有污泥槽8;
初期雨水池1內設有用于隨著水位升高封堵進水孔7的第一浮球閥9,第一浮球閥9安裝在池壁上。
所述初期雨水池1內設有第一漂浮式集水裝置,第一漂浮式集水裝置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第一集水斗10和第一輸水軟管11,第一輸水軟管11上端與第一集水斗10連通,初期雨水池1底部設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一端與第一輸水軟管11下端連通,出水管12另一端通向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
所述初期雨水池1池頂設有三面隔墻,和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相鄰一側設有落水管13,落水管13穿過隔墻后與中后期雨水處理床3連通。
所述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中的填料層分為兩層,底層由為碎石和沸石構成,厚度為30-40cm,上層為用于支持植物生長的土壤層,厚度15-25cm,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上種植有耐水濕、景觀效果好的植物;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的底層底部設有與出水管10連通的第一穿孔管14,出水管12和第一穿孔管14之間通過閥門15相連接。
所述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側壁上設有液位計16,初期雨水處理植物床2側壁稍高于土壤層的位置設有第一溢流管17。
所述清水池4設在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正下方,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的出水口與清水池4的進水口連通,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中的填料層分為兩層,底層填料為碎石,沸石和砂子等,厚度為40-50cm,上層為土壤層,厚度15-25cm,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上種植有耐水濕、景觀效果好的植物,中后期雨水強化處理床3側壁高于土壤層的位置設有第二溢流管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未經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719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