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骨創傷輔助診斷救治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6873.1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22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田苗;唐佩福;胡磊;張立海;李長勝;崔巖;王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9/00 | 分類號: | A61B19/00;A61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順榮;唐愛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創傷 輔助 診斷 救治 平臺 | ||
1.一種骨創傷輔助診斷救治平臺,包括平臺本體(3)及可與平臺本體(3)自由組合或分離的平臺底座(4),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平臺本體(3)上的體溫保持裝置、光學定位模塊、用戶交互模塊、電源模塊、無線數據傳輸與GPS定位模塊、呼吸機模塊、吸引器模塊、供氧模塊、心顫救治模塊、多參數監護儀模塊、輸液模塊、急救用品存儲箱(29),以及設置在平臺底座內部的牽引夾板(33)、B超機(32)和X光機(34);
所述的平臺本體(3)側面設置有凹槽(5)及多個腔體,腔體內連接有抽屜式結構;所述的平臺底座為箱體結構,安裝有底座柜板(12);
所述的體溫保持裝置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溫度設置面板(13)、體溫保持床墊(16)構成;
所述光學定位模塊包括一個光學定位儀、三根連桿及兩個轉軸,其中光學定位儀(6)與第一連桿(7)連接,第二連桿(9)通過第一轉軸(8)、第二轉軸(10)分別與第一連桿(7)、第三連桿(11)連接,第三連桿(11)與平臺本體(3)連接;
所述的用戶交互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用戶操作面板(2)、平臺側面腔體內的嵌入式模塊(1)構成;
所述的電源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電源輸入輸出接口(30)、平臺側面腔體內的蓄電池(31)構成;
所述的無線數據傳輸與GPS定位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無線數據傳輸與GPS定位操作面板(28)、平臺側面腔體內的無線數據傳輸與GPS定位系統(27)構成;
所述的呼吸機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呼吸機操作面板(26)、平臺側面腔體內的呼吸機(25)構成;
所述的吸引器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吸引器操作面板(24)、平臺側面腔體內的吸引器(23)構成;
所述的供氧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供氧操作面板(22)、平臺側面腔體內的供氧裝置(21)構成;
所述的心顫救治模塊由抽屜式結構上的除顫儀操作面板(20)、平臺側面腔體內的除顫儀(19)構成;
所述的多參數監護儀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監護儀操作面板(18)、平臺側面腔體內的多參數監護儀(17)構成;
所述的輸液模塊由設置在抽屜式結構上的輸液泵操作面板(15)、平臺側面腔體內的輸液泵(14)構成;
其中,所述的第一連桿(7)與第二連桿(9)通過第一轉軸(8)轉動,第二連桿(9)與第三連桿(11)通過第二轉軸(10)轉動,第三連桿(11)圍繞平臺本體(3)轉動;
所述的用戶交互模塊耦接到體溫保持裝置、光學定位模塊、電源模塊、無線數據傳輸與GPS定位模塊、呼吸機模塊、吸引器模塊、供氧模塊、心顫救治模塊、多參數監護儀模塊、輸液模塊,牽引夾板、B超機和X光機,每個模塊均有對應的接口組件;
其中,骨創傷輔助診斷救治平臺分為診斷單元和救治單元兩大部分,診斷單元包括X光機、B超機、多參數監護儀模塊、光學定位模塊;救治單元包括體溫保持模塊、呼吸機模塊、吸引器模塊、心顫救治模塊、供養模塊、牽引夾板;診斷單元用于患者病情的診斷以及患者體征的數據監測,救治單元用于對患者進行初步救治和生命維持;診斷單元和救治單元由用戶交互模塊操作,信息通過無線數據傳輸與GPS定位模塊發送至遠程專家,遠程專家對患者進行指導;電源模塊為骨創傷診斷和救治平臺的設備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687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