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及其支撐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46708.6 | 申請日: | 2011-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47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鮑馨;宋一帆;李海;王家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44 | 分類號: | E02D27/44;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鄭瑋 |
| 地址: | 20005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升降機 基礎 地下室 加固 支撐 結構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支撐結構及其支撐方法,尤其是一種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及其支撐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升降機基礎地下室的加固方法為排架支撐或現澆混凝土柱支撐,二者均可滿足升降機對地下室承載力的要求。但是還是存在以下缺點:
1、排架支撐由于上部荷載較大排架間距較小搭設不便,架體與結構貼合效果不理想,
2、排架支撐需耗費大量鋼管,且不夠穩定結實。
3、現澆混凝土柱支撐工藝流程復雜,工期拖沓,制作成本高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簡便、牢固、低成本的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簡便、牢固、低成本的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所述升降機基礎固定設置于地下室上方的樓板上,所述升降機基礎上固定設置升降機導向架,所述支撐結構包括若干鋼立柱,鋼立柱分別設置于升降機基礎以下的相鄰兩層樓板之間,且每個鋼立柱的中心軸線分別與升降機導向架的中心軸線在同一軸線上。
作為優選,每個所述鋼立柱包括位于上方的鋼管和位于下方的活絡頭、所述鋼管和所述活絡頭之間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鋼管和所述活絡頭之間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該緊固件為多個粗制M24×75螺栓和M24螺母。
作為優選,所述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還包括若干分別用于向對應的活絡頭施加預應力的千斤頂,所述千斤頂分別設置于對應樓板上安裝對應活絡頭的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鋼立柱和所述樓板的接觸位置分別設置若干墊片。
可選的,所述墊片可以是金屬片,橡膠片或其他耐磨材質。
為了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方法,所述升降機基礎設置于地下室上方的樓板上,所述升降機基礎上固定設置升降機導向架,所述支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鋼管和活絡頭組裝形成鋼立柱,所述活絡頭連接于所述鋼管的下方;
將鋼立柱豎起,使鋼立柱的上、下端分別頂在所述升降機基礎所在樓板和下一層樓板之間,且鋼立柱與升降機導向架中心軸線在同一軸線上;
使用多臺千斤頂同步提升,對鋼立柱施加預應力,使鋼立柱上端和下端分別緊貼對應的樓板,在活絡頭處打入鋼楔并使鋼楔與活絡頭固定連接;
在鋼立柱的上端和下端與對應樓板之間的間隙中分別鑲嵌墊片填實;
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所述升降機基礎以下的相鄰兩層樓板之間均設置所述鋼立柱。
作為優選,所述鋼立柱通過差動滑輪豎起。
作為優選,所述多臺千斤頂為兩臺QF50型千斤頂。每根立柱的預應力為20KN。
作為可選的另一方案,鋼管與活絡頭的連接可以使用焊接。
本發明的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及其支撐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耗材成本低廉的優點,通過采用鋼立柱分別設置于升降機基礎以下的相鄰兩層樓板之間,且每個鋼立柱的中心軸線分別與升降機導向架的中心軸線在同一軸線上,可以起到穩固支撐升降機基礎的作用。另外,鋼立柱受預應力作用,比傳統支撐方法更加牢固,不易損毀。另外,由于鋼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對應樓板之間的間隙中鑲嵌了墊片,能有效預防溫度或振動影響形成的支撐不穩定,大大縮小了危險可能。另外,鋼立柱組裝形式便于拆卸,可以回收利用,節省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鋼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這種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用于支撐升降機基礎1,所述升降機基礎1固定設置于地下室上方的樓板6上,所述升降機基礎1上固定設置升降機導向架2。
這種用于升降機基礎地下室加固的支撐結構,包括若干鋼立柱4,鋼立柱分別設置于升降機基礎以下的相鄰兩層樓板6之間,且每個鋼立柱4的中心軸線分別與升降機導向架2的中心軸線在同一軸線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670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時分同步算法的樓宇監控方法
- 下一篇:散熱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