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合微生物培養裝置及其安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446616.8 | 申請日: | 2011-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4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朱振旗;王琳;陳彥平;劉世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顏鏑 |
| 地址: | 065001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合 微生物 培養 裝置 及其 安裝 方法 | ||
1.一種光合微藻生物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裝置包括由至少兩組支架構成的本體,所述本體上還設有連接所述各組支架的絲網,所述支架為由底梁(5)以及至少第一側梁(1)和第二側梁(2)構成的至少一邊可活動開閉的三角形結構,所述本體內部設有與所述至少兩組支架內側相配合的透明培養容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梁(1)與所述底梁(5)為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側梁(2)與所述底梁(5)為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側梁(2)與所述第一側梁(1)之間為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培養容器為筒狀塑料袋(11),所述塑料袋(11)頂部設有熱壓寬邊(10),所述熱壓寬邊(10)上設有至少一個懸掛孔(14)。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組支架呈陣列排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袋(11)上設有外導管(12)和/或檢測口(13)。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袋(11)的底部設有雙路供氣機構(20)。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裝置還包括通過管道和泵(29)與所述透明培養容器相連的混合池。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裝置包括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內部設有透明培養容器的本體,相鄰兩組本體之間至少設有一個混合池。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包括連接所述至少兩組支架第一側梁(1)的第一側面絲網(3)、連接所述至少兩組支架第二側梁(2)的第二側面絲網(4),以及連接至少兩組支架底梁(5)的底面絲網(6)。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絲網(3)和第二側面絲網(4)的下部網格密度大于上部網格密度。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梁(5)與第二側梁(2)活動連接端的外側,還設有限位件。
12.一種光合微藻生物培養裝置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制造輔助模具,在硬質材料上根據相鄰兩組支架的距離開設兩個與側梁和/或底梁寬度尺寸相配合的凹槽;
組裝支架,將第一側梁與底梁安裝組合固定,并將第二側梁與底梁之間轉動連接;
組裝本體,使用輔助模具,將至少兩組固定為一體的第一側梁與底梁組成陣列;在各個底梁上鋪設底面絲網,并將第一側面絲網底端凸起處插入底面絲網長邊處的縫隙中后,使用輔助模具將第一側面絲網與第一側梁之間臨時固定;
安裝透明培養容器,將透明培養容器懸掛在第一側面絲網頂部的突起處;將第二側面絲網底端凸起處插入底面絲網長邊處的縫隙中后,將第二側梁設置在第二側面絲網的外圍,并扣上第一側梁與第二側梁頂端的活動連接件。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底梁與第二側梁活動連接端的外側上部設置限位件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661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