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的粘結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110446377.6 | 申請日: | 2011-12-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92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發明(設計)人: | 郭玉海;朱海霖;張華鵬;王峰;陳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主分類號: | B32B37/06 | 分類號: | 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懷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四氟乙烯 微孔 材料 粘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的粘結方法。
背景技術
通過拉伸聚四氟乙烯樹脂可加工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采用不同的設備和工藝,可加工成薄膜型、中空纖維膜等形狀。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防水、耐高溫、耐酸堿、耐腐蝕等特點,同時拉伸法加工的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具有孔隙率發達、微孔大小容易控制、表觀密度小等特點,因此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廣泛用做防水透濕面料、空氣過濾材料、水過濾材料、密封材料等。
用做防水透濕面料時,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耐水壓;用做空氣和水過濾材料時,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過濾精度;研究表明耐水壓、過濾精度等均與孔徑的大小有關。為了降低孔徑,將多層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粘結在一起,籍微孔間的交叉可實現降低孔徑的目的。用作密封材料時,為了達到預設的密封材料的厚度,也需要將多層微孔薄膜粘結在一起。對于用作水處理中的中空纖維膜材料,為降低孔徑,也需在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外側包纏一層聚四氟乙烯微孔平板膜,以提高對小顆粒的截留效率。
因此,在眾多領域需要將多層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粘結。傳統采用的方法多為粘合劑粘結,這樣最終材料就會犧牲部分聚四氟乙烯材料本身的特性。
我們在已授權的發明專利“一種空氣除菌用聚四氟乙烯薄膜材料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510061828.9”公開了一種兩層聚四氟乙烯加工方法:將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和液體潤滑劑混合,經過擠出、壓延、兩層同時縱向拉伸、橫向拉伸和熱定型等工藝加工而成。該方法主要是將兩層聚四氟乙烯基帶同時縱向拉伸,并經過后續的加工達到粘結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的粘結方法,該方法是將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混和航空煤油,經過擠出、壓延、縱向拉伸等工序制備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將多層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或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包纏在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外側,在高溫下熱壓而成。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將重量比為1:0.2~0.28的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和航空煤油混和,在20~40℃的溫度下靜置96~144小時,然后在40~80℃的溫度下靜置10~16小時,使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航空煤油充分混和,形成聚四氟乙烯物料;將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物料在20~30℃下,在壓坯機上壓制成圓柱形毛坯,將圓柱形毛坯通過推壓機在40~60℃的溫度下擠出棒狀物,然后經壓延機在40~60℃下將棒狀物壓延成聚四氟乙烯基帶;將所述聚四氟乙烯基帶在180~220℃的烘箱中進行縱向拉伸2~5倍,獲得厚度為5微米~80微米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
(2)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間的粘結:將所述的多層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疊合,進行熱壓;或者將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包纏在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外側,進行熱壓,達到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間的粘結。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的結晶度為98~99.9%,分子量為2×106~1×107。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含有航空煤油,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對航空煤油的重量比為1:0.03~0.15。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含有航空煤油,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對航空煤油的重量比為1:0.03~0.15。
所述熱壓溫度為280~350℃,時間為0.8~30秒,壓強為1~5千克力/平方厘米。
本發明與背景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主要控制聚四氟乙烯微孔材料中的含油率,并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作用下即可實現聚四氟乙烯與聚四氟乙烯之間的粘結。其粘結的機制是由于聚四氟乙烯在外力和一定溫度下可形成“原纖-結點”的微結構,其中含有部分潤滑劑(如航空煤油)可促進聚四氟乙烯材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從而在不使用任何粘合劑的情況下達到聚四氟乙烯與聚四氟乙烯之間的粘結。
(2)本發明不使用粘合劑,可確保最終材料為100%的聚四氟乙烯,不會改變材料的物性。
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低,不僅可用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之間的粘結,也可用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包纏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463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汽車電池框架
- 下一篇:一種抗菌復合反滲透膜